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4.多聽聽“弦外之音”(1/2)

作者:溫暖字數:4852更新時間:2021-05-01 10:51:40

    當一個樵夫告訴他這樣釣不到魚時,他說,曲中取魚非大丈夫所為,他是寧願直中取,不向曲中求。其實,他要釣的根本不是魚,而是西伯侯姬昌。試想,如果姬昌也像那個漁夫一樣不理解,甚至瞧不起薑子牙的釣魚法,又輕視他年已老邁,懷疑他“尚能飯否”,還會有以後的薑子牙輔佐姬發滅商湯、興周武的曠世傳奇嗎?

    可見,“聽得懂”弦外之音,不僅能促進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和交流,說不定還能幫助人們實現理想、完成宏圖大誌。

    對於能否聽懂別人的弦外之音,也許很多年輕人沒有自信。而當他們問別人怎麽辦時,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要過分在乎別人、要做真實的自己,或者是勸其需要經驗的積累,一時是學不來的。

    這些話有一定的道理,證明想聽懂別人的話,跟想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一樣,都有一個逐漸積累經驗、自我磨煉的過程。這是說和聽的藝術,是口才和智慧的積累,是人際交往知識的匯聚和總結。

    美國語言學家保爾·蘭金等認為,在人的日常交往中,聽的時間占去了大約45%,說話占30%,閱讀占16%,而寫隻占9%。這說明,每個人都要花將近一半的時間去傾聽。聽別人說話,不僅是人類獲得信息和知識的重要方式,也是大家交流心得、增進情感和友誼的有效途徑。傾聽的時候,不僅耳朵要派上用場,聽話人還要全身心地理解並領悟說話人的語境,再加上對說話人表情、動作、手勢等的悉心揣摩,才能深切領會對方的弦外之意。

    從前,中國的皇帝接見一個來自小國的使者。使者捧著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前來進貢。皇帝十分高興,但使者卻給他出了一道難題:這三個金人哪個最貴重?皇帝無法分辨,就叫來珠寶工匠看做工、稱重量。仔細檢查後,珠寶匠發現三個金人一模一樣,分辨不出哪個更貴重。

    皇帝不想被小國使者輕視,為了顯示泱泱大國的風範,他召集群臣商議。有一位已經準備告老還鄉的大臣一拍胸脯,說自己有辦法。隻見老大臣拿出三根稻草,第一根插入第一個金人的耳朵裏,稻草從另一隻耳朵裏出來了;他又把第二根稻草插入第二個金人的耳朵裏,從嘴裏出來了;而第三根稻草,卻沒有從耳朵或嘴巴裏出來,而是直接掉進肚子裏不見了。於是老大臣說:第三個金人最貴重!使者啞口無言,因為老大臣猜對了。

    故事的道理很簡單:最能說的人,不一定是最有價值的人;對別人的話左耳進、右耳出,不善於傾聽別人想法的人,也一樣價值很低。因此,隻有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

    老天既然給了人類兩隻耳朵和一張嘴巴,人們就應該遵循自然規律,多聽少說,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善於傾聽,有助於把握要領,在掌控局麵時也將顯得更為遊刃有餘。所謂貴人語話遲,就是如此。

    不僅如此,若不善於傾聽或從來都聽不出言外之意,就可能漏聽、誤聽,甚至會為此付出意想不到的慘痛代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