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2章(1/3)

作者:王雨字數:7080更新時間:2021-05-01 16:23:44

    春天說來就來,重慶的春天來了就熱。

    倪紅鎖死竹篾吊腳屋的屋門,背了綴有牡丹圖案的花布袋裝的月琴快步走。

    她提玲瓏小包,穿收腰的雪青色暗花短袖旗袍,一身繃得好緊,好在這琵琶襟旗袍的開衩高,下門外陡峭的梯腳步還是邁得開。初穿這旗袍她怕出門,別人看見她這衣著就看見她的身子了。她對了穿衣鏡前照後照,豐胸細腰圓屁股全都顯露出來。這旗袍她是去“精神女子時裝店”定製的,因為定製旗袍,才注意到,從“精神堡壘”到小什字冒出來好多女子時裝店。除製售各式旗袍外,還製售各式內衣、晨衣、夜禮服,做工都精細,款式也新潮。發現進出女子時裝店的女人好多,這一路成了女人的必遊地、扔錢處了。女子時裝店多了,其他製售各式服裝的商店也多起來。還有下江人開的售賣裘革服裝的大小商店,珍貴的毛皮服飾應有盡有,高中抵擋的皮貨一應俱全。關於衣著,報紙上登了的,政府推行新生活運動,嚴格規定了服務行業者的著裝,一是節儉,二是便於識別。規定黃包車夫、板車夫穿藍色土布對襟衣褲。輪渡工、搬運工穿黑色衣褲,轎夫、馬車夫穿藍色衣褲,駕駛員、售票員穿灰色衣褲。民生公司嚴格,從總經理盧作孚到練習生,一律穿芝麻色土布製服。就覺得自己這身穿著太打眼了,又想,跟那些闊太太闊小姐比,又算不得啥子。

    下到坡腳的臨江馬路後,她叫了輛黃包車,上車後,穿藍色土布對襟衣褲的車夫就小跑。她頭一次坐黃包車是寧孝原帶她坐的,兩人擠坐一起,她又喜又怕,生怕會撞著路人或是掉下車去。寧孝原說,你怕個?呀,沒得事情。說這黃包車先前叫人力車,宣統元年,重慶府舉行“賽寶會”,盛況空前,省府成都在上海買了12輛人力車,途經重慶,剛好是會期,就在會場顯擺,人些都說好稀奇。

    習慣了,上工前她總要去朝天門的“碼頭小麵攤”吃碗重慶小麵,心裏才安逸。

    太陽落到山後,天色紫藍,朝天門碼頭依舊人頭攢動。倪紅曉得,這水運樞紐的位置絕好,大河長江小河嘉陵江在這裏匯合,直通下遊的宜昌、武漢、南京、上海,走水路的人員和物資都在這裏進出。從這裏渡長江可去玄壇廟,渡嘉陵江可去江北縣城,經陝西街可去下半城的金融、商業街,經小什字可去上半城繁華的都郵街、“精神堡壘”。寧孝原跟她說過,朝天門是戰國時秦將張儀築巴郡城時修的,後來,明朝那個戴鼎又擴建過,有兩道老厚的城牆兩道拽實的城門。說朝北邊那城門上有“朝天門”三個大字,是朝向天子的意思;朝東邊的正門上有“古渝雄關”四個大字,可見之威武。可惜了,民國十六年重慶設市,日他媽,被龜兒子當官的拆除了。

    她常去的那“碼頭小麵攤”在通往江邊躉船的石梯道邊。梯道好寬,道旁是挨一接二的高高矮矮的茅屋、瓦屋、吊腳樓、店鋪、攤子。

    天色暗了,路燈亮了。

    客棧掛出“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的長方燈來,迎客的櫃台上亮著紙糊的三角燈,是雞毛小店的標誌。雜貨鋪、布莊、餐館燃起了氣燈或是電燈,麻糖攤、鹵肉攤、鞋襪攤、算命攤點燃了高腳菜油燈或是蠟燭。乘船的、下船的、跑船的、扛棒棒的上上下下,有匆忙者、喘籲者、打望者。就有人不住地朝她打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