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34章(1/4)

作者:王雨字數:9490更新時間:2021-05-01 16:24:56

    隆冬的太陽老大,卻像裹了厚實的棉被,熱氣散發不出來,刺骨的寒風往人的領口袖口褲管裏鑽。穿軍大衣的少將軍官寧孝原不感冷寒,他身邊有團暖火,趙雯在他身邊。

    趙雯領他參觀竣工的“抗戰勝利紀功碑”。

    參觀的人好多,有人在碑前留影。蓬頭垢麵衣襟襤褸的瘋子老叫花兒從他兩身邊走過,他手裏拿著個補了缺角的青花瓷碗,嘴裏念念有詞:“碑垮了,碑好了,好不好都好……”趙雯喊:“瘋子,等等,給你錢!”老叫花兒轉身伸手。趙雯給了他幾張法幣。老叫花兒收了法幣走:“吃沙利文……”寧孝原笑:“他曉得沙利文。”趙雯說:“今天我請你吃沙利文。”寧孝原好高興。

    這八麵寶塔狀盔頂形的高碑雄指天雲,比先前也在此處的“精神堡壘”壯觀,四圍的房屋顯得矮小。與碑交匯的民權路、民族路、鄒容路上人流熙攘,耐熱又耐冷的忙工作求生活的重慶人來去匆匆。

    趙雯穿灰呢大衣,領寧孝原圍碑巡看:“這碑建好後,我寫過一篇報道。你看,這碑是鋼筋混凝土的,有碑台、碑座、碑身、碑頂,高27米半,共有八層。”

    寧孝原仰視:“比原先那‘精神堡壘’高。”

    “就碑台、碑座、碑身、碑頂來講,跟‘精神堡壘’差不多高。你覺得高,是因為碑頂安裝了燈架,燈架有4米。燈架上有風向標,風向標有3米,總高度是36.1米。”

    “趙工的女兒就是了解得清楚。”

    “我還是記者。”

    “雙料。”

    “當然。”

    兩人說著,隨人流登八級青石台階。

    趙雯說:“這台階四麵都有,方圓有20米寬。”

    寧孝原四看,台階間植有花草:“這花圃修剪得好整齊。”

    “四麵都有花圃,共有8處。”

    “安逸。”寧孝原笑,撫摸光潔的石階,“水磨石的。”拍打伸向碑頂的石柱,“上好的青石。”

    趙雯點頭:“這碑就是靠這8根石柱支撐的,石材是用的北碚的峽石。”

    “北碚的峽石啊,可以。”寧孝原圍碑轉,細看鑲嵌於碑座護柱間的石牌,分別鐫刻有:國民政府行政院頒布的《明定重慶為陪都令》;國民政府文官長吳鼎昌撰寫的《抗戰勝利紀功碑銘並序》;國民政府主席兼重慶行轅代主任張群撰寫的《抗戰勝利紀功碑碑文》;重慶市市長張篤倫的題詞;市參議會的題詞及未署名的文章,“嗯,有紀念價值,卻是不全。”

    趙雯笑:“是不全,抗日英雄寧孝原的事跡就沒有刻上去。”

    “就是。”寧孝原笑,收了笑,“正兒八經說,八年抗戰是全民的抗戰,是**的正規軍、地方軍、雜牌軍的抗戰,是八路軍、新四軍、遊擊隊的抗戰。”

    趙雯補充:“從九一八算起,有十四年的抗戰,是國內外有血性的華人的抗戰。”

    寧孝原點頭:“是你爸爸他們那些民主黨派民主人士的抗戰,是‘精神堡壘’和這紀功碑的設計者、建造者的抗戰。”

    趙雯盯他:“嗬,你這武夫還有政治頭腦。”

    “當然。”

    “得意。”

    寧孝原啞笑,巡看碑的八麵棱柱,欣賞白水泥飾麵的碑身,見每間隔的一麵都有5個鋼筋混凝土的花窗,共有20個。轉到碑朝民族路一麵,仰視刻在光潔的峽石上的“抗戰勝利紀功碑”七個鎏金大字,落款是“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十月三十一日,重慶市市長張篤倫”: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