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89章 佛子顏山?(1/4)

作者:連山易子字數:11248更新時間:2020-07-15 02:00:45

    苦陀寺。

    又名那爛陀寺、那蘭陀寺、阿蘭陀寺。

    乃是苦陀天規模最大的寺院,也是苦陀天佛教的最高學府,位於苦陀河上的摩揭陀王國內。

    而摩揭陀王國,是苦陀天的十三無量佛國之一。

    也是苦陀天的四大王國之一。

    其都城名為王舍城。

    在王舍城北麵的百餘裏外,有一個環境清雅而幽靜的園林,名為庵摩羅園。

    傳說佛陀曾於此說法三月,留下了說法時的精舍、發爪塔、雀離浮圖、觀自在佛之佛等靈跡。

    久久而之就有了現在的苦陀寺。

    苦陀寺規模宏大,有多達千餘萬卷的藏書,曆代佛學者輩出,最盛時有數百餘萬僧人聚集於此。

    不僅是研究佛學的聖地,也是培養佛修和佛教徒的重要聖地。

    這裏,不但成為了講經說法、學習佛法的聖地,也是研究因明、聲明、醫學、天文曆算、工巧學、農學等的重要地方。

    乃是苦陀天的佛學中心。

    佛學聖地。

    遠遠看去。

    苦陀寺宛如一座隱藏在綠林中的深紅色巨城。

    巨城的四周圍有長廊,城中大部分的建築高為十層,皆為深紅色磚和白色石所建造,每層高一丈餘的樣子。

    橫梁則用木板搭造,用磚平鋪為房頂。

    而城中每寺的四邊,皆各建造有九間僧房,房呈四方形,寬約一丈餘。僧房前方安有高門,開有窗洞,但不得安簾幕,以便互相瞻望,不容片刻隱私。

    僧房後壁,乃是寺的外圍牆,有窗通外。

    圍牆高約三四丈,上麵排列人身大小的塑像,雕刻精細,美輪美奐。

    顏山還發現苦陀寺的屋頂、房簷、和院落地麵,皆是用特製的材料覆蓋。在詢問老僧人苦難後,才知道這種覆蓋料,乃是用核桃大小的碎磚和以黏土製成。

    其覆蓋輾平後,再用浸泡多日的石灰,雜以麻筋麻滓爛皮塗上,蓋上青草三五天,在完全幹透之前,再用滑石磨光,然後先塗上一道赤土汁,最後再塗上油漆,光亮猶如明鏡一般。

    經過如此處理的寺院地麵。

    堅實耐用,經人踐踏數十上百年,依舊堅固如初。

    顏山手中拿著毛筆,把自已所看所聽一一記錄下來,並想著有朝一日帶回周天下,讓世人知道天壁山後的苦陀天。

    苦陀寺分八大院,修學大乘及小乘十八部、吠陀、因明、聲明、醫方、術數等。

    而八大院又分為僧院區和教學區。

    僧院區由大致相近的院落組成,共有數百座之多。

    每個院落的四周,排列著狹窄局促的僧房,院子內有石桌、水井和廚房。

    每個院落都有走廊通向外麵。

    而教學區則有寺廟和佛塔。

    僧人主要在寺廟裏學習佛經,周圍還散布著諸多的佛塔。

    這些佛塔分為數層,外觀雕有精美的圖案,角樓的壁龕中雕刻著佛陀在菩提伽耶、王舍城和鹿野苑弘法的故事。

    顏山一一記錄下來。

    但在這兩天,他發現老僧人心神總是有些不寧,似乎有些焦急的樣子。

    “苦難大師,為何心神不寧?”

    顏山好奇問。

    “佛曆盡世間諸般之苦歸來救苦救難,貧僧之心神又豈能平靜下來?”苦難長老不時看向東北,似乎期待佛早一日歸來。

    顏山對佛學的興趣不大,但是對倒苦難大師所以說的佛,倒是有幾分興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