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章(1/2)

作者:王雨字數:5354更新時間:2021-05-02 03:01:09

    這一段峽江,兩岸壁立千仞,幾無纖夫立足之地。水龍的兩手如兩把鐵鉗死抓纖道岩壁,兩腿前弓後蹬,身體幾呈一字型。纖繩深陷在他那赤裸的肩肉裏。領頭的他拚足全力拉纖,大聲吆喝川江號子:“挖煤的人埋了沒有死,拉船的人死了沒有埋!……”

    他身後的10個纖夫就大聲吼叫:“吆一嗬,嘿,嘿佐佐,嘿!……”

    已是初冬天氣了,而這些纖夫們全都一絲不掛。水龍和他的夥伴們都不曉得,後來有攝影家拍攝過纖夫的照片:一絲不掛的纖夫們麵朝崎嶇纖道呐喊,背頂陰霾天空起伏,那拉直的纖繩如同繃緊的箭弦。

    此時的水龍就肩拉著似繃緊的箭弦般的纖繩,心裏也繃得死緊。他側過黝黑的臉貼岩壁下看,但見浪漩滿江,奔流湍急,非劃手所能抗衡。那木帆船全憑他們纖夫死力拉纖、靠那江風鼓帆而上。此時風向不定,大江流水的衝力與逆水行舟的闖力對撞,那江中木帆船的安危全係在他們11個纖夫身上,千鈞一發。假如他們稍有懈怠或是纖繩崩斷,帆船便會下流如箭,鮮有不沉沒者。

    水龍惶惶覺得今天像要發生啥子事情。

    常跑峽江、讀過幾年私塾的水龍記得那句古詩:“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陸有劍閣天險,水有夔門惡浪。因為陸路之難,又因為英國人立德樂在滬定製“利川號”小火輪,三年前,即光緒二十三年臘月,“利川號”輪抵武昌,次年二月中旬,不顧清政府拒絕輪船上駛川江的禁令,在英國公使竇納樂全力支持下,悍然冒險溯江而上,曆時21天卒抵重慶,開了輪船行駛峽江之先河,帶來了川江水路的旺熱。洋火輪的“突突” 往返,搶了川江木船生意,俗稱太公的船主心急火燎,隻好加載貨物加快往返,以補損失。而危險也隨之加載。從宜昌到重慶,河道全長258海裏,是為下河段。他們這逆水行舟的木船每日至多行駛四五十裏,往返一趟得要一兩個月,連續半年多來幾未休息。洋火輪也得停泊檢修添加燃料,何況人呢?水龍心裏有怨,卻能體會太公心境。生意場如戰場,懈怠不得。

    水龍18歲,姓鄭,人們都隻叫他名不喊他姓。他在川江上出生、長大,黑風惡浪中練就一副鋼澆鐵鑄身板。輪廓分明的臉、暴突的臂肌肩肌、呐喊的神情,如同千年古活化石。他是嚇不倒累不垮的。水龍的父親也是纖夫,早年葬身魚腹,母親傷心猝死。太公也是他父親的太公,水龍就視太公的話為聖旨,太公說靠岸就靠岸,太公說開船就開船。水勢平緩的河段,水龍就在船上劃船,風高浪急時就到岸上拉纖。峽江航道風險叢生,水龍不知遇了多少風險。惡浪卷走過他,摔下岩壁受過傷。他沒有對太公的埋怨卻有股英雄豪氣,他以為男人天生就是對付風險的!他累得要死困得要命受傷淌血回到船上時,那股英雄豪氣尤其旺盛。太公依舊是那張黑鐵般的冷臉,曆經險惡風浪的太公覺得船工本該這樣,他用葉子煙灰抹在水龍的傷口上就是對他的關懷。隻抹葉子煙灰是止不住血的,就有人來為水龍包紮傷口,是太公的女兒水妹。水妹16歲,如同她那名字般惹人喜愛。長江水滋潤得水妹高挑豐盈,膚色白裏透紅,水龍們的川江號子引出她潛在的美妙歌喉。水妹為水龍包紮傷口,水龍感到痛,卻更感英雄豪氣。

    “水龍哥,痛不?”水妹那銀鈴般的話語敲擊得水龍那鐵硬的心要融化。

    水龍就喊號子:

    二四八月天氣長,

    妹在船邊洗衣裳,

    撈起江水棒棒打,

    敲得哥哥心發慌。

    “水龍哥,你壞嘛。”水妹那流蜜的兩眼就看著他,唱道:

    冬月臘月天氣短,

    妹在船邊補衣衫,

    水波湧來浪花高,

    有條**撲船舷。

    水龍笑說:“那叫江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