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55章(1/3)

作者:王雨字數:7964更新時間:2021-05-02 03:06:37

    秋陽懶懶地從隔江相望的赤甲山和白鹽山頂露出臉來,懶懶地拋灑出縷縷光束,把淺藍色的霧靄變成紫紅,繼而把長江北岸的不生草木、密石似鱗、如人袒胛的赤甲山變得有如燃燒的火球,當地人就說赤甲山是火焰山;南岸拔地而起的石灰岩結構的與赤甲山對峙的白鹽山,崖壁高峻,氣勢偉岸,色如白鹽。那晨陽的光束透過輕煙般飄飛的雲霧,灑漏到直插水麵的峭壁上、掛了露珠的植被上,銀光閃閃,煞是誘人。那光束又俯身去親吻這雙峰挾一虹的滾滾長江流水和那水上飛舟,就吻出了晨陽輻照千古絕唱的古雄關夔門。有詩曰:“山肩高聳如人瘦,苔發全無訝爾童。火色漫誇騰上速,日光寵借十分紅。”“玉峰初日白於霜,仿佛鹽堆萬仞岡。潤下隻疑鹹可作,居高偏以淡相忘。”

    晨陽懶懶的光束繼之向江北岸的縣城拋灑,向城南門左城上的“清淨庵”拋灑,抹紅了“清淨庵”參天的古柏,高聳的壽岩,這裏便氤氳靄氣一片,有如虛幻仙境。那庵裏的尼姑、和尚們早已經麻利地起床、洗漱,立即灑掃庭除。之後,齊集殿堂念《楞嚴咒》、唱讚子。待唱到一炷香燒完,就去吃素食早飯。而後,便要準備好打供、給韋馱和佛爺供飯、燒香叩頭等諸多事宜。逢單日還要念《密托經》,逢雙日還要頌《懺悔文》。一直要忙到晚上掌燈時分才能休眠。真個是清閑古刹亦非清閑。這“清淨庵”係夔郡古刹之一,是奉節縣城惟一僅存的著名尼姑庵。早年建在城外,清康熙年間經比丘尼發玉培修。嘉慶二十年再次培修。於道光二十四年被洪水淹沒。鹹豐三年心福老和尚報請文縣令核準,將庵由城外江北嘴遷至南門左上今址。同治九年,大水,庵又被淹,心龍老和尚協助住持尼性資化緣重修。民國元年又增修了地母殿。其庵中有碑誌詳記其事。

    逆秋水上行的“峽江輪”船泊奉節縣,乘客們自有時間去遊覽白帝城等奉節古城的諸多風景名勝。而換了中山服的船長鄭水龍卻獨自來到了這夔郡古刹“清淨庵”燒香拜佛。他要為自己在這滔滔大江上提早來到人世的女兒求一個上上簽,求一個吉祥的名字。此時裏,他一口氣看完碑誌,不禁悵然感歎,這條桀驁不馴的長江啊,連這置身度外的清淨古刹也會被它兩次淹沒。又想,人呢,也是桀驁不馴,竟然敢與桀驁不馴的大江相鬥。是了,我鄭水龍這一生呢,注定要和這大江流水相搏相依相鬥相存了。

    鄭水龍步進廟堂大殿,點了炷香,向那巨大威嚴慈祥的菩薩觸地伏首默默叨念。就聽見有一尼姑細聲道:

    “這位客官一大早就來燒香拜佛,是許願呢還是求簽?”

    鄭水龍聽了微微抬頭,看見那尼姑被長袍遮掩的微露的雙腳,說:“這位僧人,我是凡夫俗子,心大,是兩者皆求呢。”

    那尼姑說:“許願呢,你各自默默對菩薩叨念就是;求簽呢,你得要抽上一簽。”

    鄭水龍就遵照這尼姑所說,伏地默默叨念。叨念菩薩保佑“峽江輪”平安,保佑他婆娘、女兒母女平安,惟沒有求其保佑他自己。念畢,他跪膝抬身,就看見那尼姑細白的兩手捧了個簽盒杵在他跟前。他就隨手抽了一簽,遞交給那尼姑。

    尼姑看罷,說:“是一個夔門的‘夔’字。”

    鄭水龍低首問:“敢問僧人,此字怎講?”

    尼姑道:“‘崖似雙屏合,天如匹練開。’赤甲、白鹽南北相峙,雙峰欲合,在大江之上天成一扇雄奇之門,此為夔門是也。看來,這位客官與夔門有緣。”

    鄭水龍點頭說:“菩薩靈驗,我鄭水龍乃是這長江上的水手,時常往來於這夔門內外,自然與這夔門有緣。”往下想更是靈驗,“我婆娘前日夜裏在那秭歸縣水段剛好產下一女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