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6章 意外之財(1/3)

作者:王雨字數:7928更新時間:2021-05-02 03:10:42

    離開萬凱這個令蕭春感動了的商人,她又遇見了另外一個令她同情、埋怨而又無奈的商人。出萬凱病房回到主任辦公室時,那個百折不撓的柏科長又在恭候她了。昕林醫藥公司的這位年近五十的柏科長一見到她,不,一見到醫院領導和其他科主任時都總是這麽一張謙恭的笑臉。本來,他是坐在她辦公室的沙發上的,一見她進門就騰地立起身來,彎腰點頭笑著招呼。他每次來找蕭春都是這樣,謙恭的笑容一直布在臉上。蕭春有時就想,時間長了他那麵皮也會疲勞的呢。

    柏科長笑道:“蕭主任,忙呀!”

    蕭春好言勸導:“你看你,給你說過不要到病房來,醫院有規定。”

    柏科長連連點頭:“是,是,聽蕭主任的。”把一摞藥品廣告放到辦公桌上,“蕭主任,這是我們昕林公司最近經銷的新藥,你抽空看看。”

    蕭春看這些裝潢精美的藥品廣告,發現有的藥名變了,可治病功能卻是一樣的。她曾經納悶過,這是為什麽呢?那次,她去參加市裏的一個新藥發布會,會上,戈主任做了使用一種新藥的報告。她尊重戈主任,卻對她的報告不敢苟同。這個發布會是推銷這新藥的醫藥公司主辦的。吃自助餐時,戈主任主動向她敬酒,笑道,蕭主任,我做報告時看了你的表情,知道你持異議。還沒等蕭春說話,她又歎曰,有的事情你也許還不清楚,現在都搞藥品招標,招上標的一些藥品呢,價格都下來了,藥廠和藥商的利潤空間就小了,做了不久就“死了”。於是,藥廠就開發“新藥”,其實是稍加調整,換了藥名和包裝而已。這樣一來,價格就又提上來了,因為是新藥嘛,最終吃虧的還是病人。你的異議呢,我知道,一定是認為這是個改頭換麵的“新藥”,是不?蕭春笑,戈主任,我可沒有這麽說啊。其實,她心裏是這麽想的,還想,戈主任也是老專家了,不該為其做這樣的宣傳。

    蕭春這麽想時,柏科長恭謙地笑著,不厭其煩地對她介紹新藥。蕭春知道,這位柏科長在他們公司連年都是先進,對工作兢兢業業,他的工作就是銷售藥品,評價他工作好壞的標準其中一條就是其營銷量。這仿佛是個難解的矛盾,從國家看吧,醫和藥不是同一領導和部門分管,醫療事業要發展,藥品事業也要發展。藥品生產、銷售的稅收是高的,這也是國家的財政來源。老百姓一直說看病貴,責任絕對不是隻在醫院。就比如這改頭換麵的“新藥”吧,有關部門不批就上不了市呀,可就是批了。戈主任指著本資料對她說過,2004年,中國藥監局受理了10 009種新藥申請,而美國FDA僅受理了148種。美國的148種新藥中100%是真正的新藥,而我國的10 009種當中,隻有23種是真正的新藥,隻占0.22%。這是為什麽?蕭春也在報上看到了,有的批準新藥的領導和專家從中得了不少好處,正在查處這事兒。戈主任說,一個新藥的批準上市,按照規定最多花銷二三百萬元,可現在沒有上千萬元是拿不到批文的,想想看,這多出來的幾百萬元都上哪兒去了?是呀,上哪兒去了!有位院士直言不諱,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原因是多種因素導致的,藥監局也有責任。他說,一個普遍現象是,同一種藥能有十幾到幾十個名字,單價從幾毛錢到幾十元不等,有時連他都弄不明白其中的奧妙。往往是一個藥品換個“行頭”改個名,搖身一變成了新藥,“身價”立刻飆升。而事實上,這些所謂“新藥”良莠不齊,坑害病人的同時,肥了那些醫藥係統的**分子。他特別提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出現少數敗類,也與這有關係。還舉例說,一個“羅紅黴素”,品種就達40多種,自己當了40多年大夫,也幾乎看不懂。他問,這些所謂“新藥”五花八門,我就想不明白,這些批號都是怎麽拿到的?這些問題到底誰來把關?這位院士說得好問得好啊!這還隻是申報批文花的錢,再加上藥廠、藥商的自身的利潤,還有開處方的大夫們私下得的錢,那藥價咋會不高?蕭春聽說過,有的藥品成本價也就二三十元,可到了病人身上就是一百多元了。所以,現在時時都在抓降低藥價、讓利於病人的事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