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七章 油枯(1/3)

作者:午後方晴字數:10640更新時間:2019-07-01 11:22:24

    宋朝能食用的植物油一般有芝麻油,菜籽油,大麻油,杏仁油,紅藍花子油,蒼耳子油,後麵兩樣可以忽略不計,杏仁產量有限,價格更高,大麻油味道不好。

    常見的食用油還是芝麻油與菜籽油。芝麻能有多少產量?況且是在宋朝,油得多貴哪。開封地界也有人種油菜,那是當輪作或兩季種的,產量比芝麻還要低,每畝均產不過五六十斤,江東油菜產量比較高,那是南方,不需要路費與過稅?

    因為油貴,許多農民多是用動物油脂,特別是豬油,連炒菜也用豬油、羊油。

    劉昌郝在烏頭渡,刻意到賣油的地方轉了轉。

    看到那家店主在大聲吆喝著,城裏李大官人家研發出一種新油,用了許多珍貴的果子,味極美,一斤隻要一百文錢,量大者,還能優惠五文錢。

    用了許多珍貴的果子,價格居然還能便宜?

    可是老百姓也沒有多想,買的人還不少。

    劉昌郝之所以出來,不是要分這個紅,能分得到麽?主要是想將油餅價格往下壓一壓。

    “正好,汝言出油一成五,然吾家出油一成一亦不足。”

    “一成一?”劉昌郝有些茫然。

    梁乙問劉昌郝,為什麽我們不能榨油,劉昌郝粗暴地,我不願意做一個賣油翁。

    然而僅十來,劉昌郝便在烏頭渡看到李家的新油,讓他感到大作坊在這時代也有一定的優勢。

    比如買黃豆,若是自己開辦家庭作坊,同樣的買豆,李闊海買豆,農民會老老實實,自家買豆,則會斤斤計較,以及鬥,自家隻能用標準的鬥,李闊海用的鬥不是一鬥一升,多一個半升,在這個度量衡工具極不標準的年代,誰會話?或者他家下人稍將鬥裝一個“尖”,誰又會話?

    以及區域的局限性,如今年,劉梁村這邊的豆略略欠收,豆價比往年每鬥高了近十文,但換成了李闊海則會去洛陽、鄭州、許州、汝州、陳州調豆,哪裏豆便宜從哪裏調買。

    純家庭式作坊,看似省了人力成本,然而設備落後,其他成本反而更高了。換成自己家,因為給佃戶薪酬高,連人力成本都比李家的高。

    資金因素,李家因為資金充足,豆子前麵收下來,後麵就可以安排人購買,換成自己家,榨出油換成錢才能繼續買豆,拖到明年春,一鬥豆最少差距了十文錢。

    設備齊全,人多,資金多,則能“任性”摸索更好的工藝,如李家,自己前麵了,僅十來,新油便上市,也就是在這十來內,人家最少做了幾十次試驗。換成自己,入冬也未必能摸出最佳的工藝。

    設備齊全,熟工,工藝先進,出油率也必然比家庭作坊高。當然,時代的局限性還是有的,應當交通發達的大城市更適合大作坊生存,交通落後的地方則適宜家庭式作坊生存。也就是到了現在,大作坊開始有了,然而還不多,也許到了南宋會越來越多,元朝南下,一切崩斷。明朝再來,清人南下,繼續崩斷。

    在這時代,用浸堤法榨油、或者大型機械榨油,那是不想了。隻能用傳統榨油來比較,李闊海家油坊劉昌郝未去過,不過去了縣城裏一家作坊看了幾眼,炒料壓榨製油已經出現了,對火候、力度、時間等因素也很講究,工藝繁雜。這僅是一家不大的作坊,相信李家那邊工藝會更加成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