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章 炫富(1/2)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9722更新時間:2019-06-14 09:06:33

    雖“白沙村”的規模在增大,但對吳國的統治者來,也就是派了幾個基層官僚過來看了看,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長江口新增的各種“沙”,對吳國的君侯們而言,實在是毫無價值。

    不能種糧食的土地,都是垃圾。

    離“白沙村”最近的市、鄉,一個是老大想吃泥鰍的雲亭,另外一個,則是延陵縣所屬芙蓉鄉。

    不管是雲亭的“五更”,還是芙蓉的“良人”,都沒有出現在“白沙”。

    “沙野”之人生活的地區,除非有什麽寶物出現,否則一輩子都不會去一回。

    同樣都是“野人”,鄉野之人好歹是“民”,種地啊,就指著他們吃呢。“沙野”之人就不算“民”,頂多就是比蠻夷稍微好一點。打仗的時候,人手不夠,也會來“沙野”雇傭,戰爭勝利了,“沙野”之人,也是有機會授田,然後轉型成“鄉野”之“民”。

    但大部分時候,“沙野”之人都是無根之萍。

    什麽是根?土地就是根。

    在“白沙村”開荒之後有所得之前,吳國的統治者,也就是過來提醒一下村長,和諧社會,不要搞事。

    李解表示收到之後,吳國的官吏們連一口水都沒有喝,就趕緊撤。

    連撂下一句“好好表現”的話都沒有。

    不過李解反正也是無所謂,現在的首要問題,終究還是改善生活。

    甚至殘酷一點,就是解決生存問題,或者是吃飯問題。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增加漁獲就是重中之重。而江南大量生長的竹子,就成為了良好的捕魚工具。

    作為一個紡織學院畢業的文化人,會編黃鱔籠也是很科學很符合常識的事情。

    打磨了大量石鏟、石锛之後,挖蚯蚓做誘餌,就成為廣大婦女同胞的日常工作。當然了,挖蚯蚓之餘,也順便把一些不錯的水稻土,覆蓋在了白沙村附近的土地上。

    淺層溝渠和田壟,每消耗的人工並不算多,但也基本能夠保證,可以種一季豆子。

    豆種怎麽來呢?用漁獲來交易。

    常見的魚蝦想要保證存活很是不易,但鱔魚、泥鰍,卻是為數不多耐受性極高的水產。

    隻是對大多數“沙野”之人來,捕獲不易。

    不過李解是紡織學院畢業的,所以抓黃鱔對他來不難。

    為了房子和老婆,敢怒不敢言的村民們,在李解的帶領下,日落之前下黃鱔籠,日出之後取黃鱔籠。

    各“沙”之間的然河溝、池塘,都成了他們的戰場。

    戰果自然是斐然的,大貨巨貨多不勝數。斤級的大黃鱔,居然有五六十條之多。而這些黃鱔,放置在竹編的籠子中,塞上水草,用竹排就能運往姑蘇城。

    即便不進城,隻是在城外販賣,這些黃鱔也輕鬆地銷售一空。

    鱔魚羹,對君王貴族來,是美味。

    但對“城裏人”來,鱔魚同樣是可以放置好幾養活著慢慢吃的水產。

    “白沙多鱔”之名,很快就流傳開來。

    而且和別處捕獲鱔魚相比,“白沙村”的鱔魚品相極好。比如吳王王宮“百司”所屬官前來采購斤級大黃鱔,“白沙村”就能輕輕鬆鬆地拿出十條。

    “百司”總攬吳王王宮雜務,買黃鱔自然是給現金。

    斤級大黃鱔的價錢,就是一斤四十鏑,相當的昂貴。

    而“百司”願意掏這個錢,那是因為李解給大黃鱔編了個故事。為了抓到大黃鱔,得等喜食巨鱔的蛟龍離開啊。

    這故事,一聽就很有戰鬥力,那必須是萬人之上的大王才能享用啊。

    同時李解也給“百司”的人打了預防針,這大黃鱔啊……想要抓到,很不容易,不定會死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