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596章 城市套路深(1/4)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10044更新時間:2020-01-20 17:49:35

    《大別山條約》從起草到正式簽約,用時不過十,到蓼城夏姬挺著個大肚子開始叫痛的時候,蠶豆上市了。

    然後淮中城就把新上市的蠶豆,當做《大別山條約》簽訂的重要獎勵。

    這是很標準的冬糧,跟芋頭一樣,是主糧之外非常有力的補充。

    “六十歲以上每人可以領五十斤?”

    “五十斤。”

    “這蠶豆聽是秦國的特產,用鹽水來煮,倒是不錯。”

    “豆粕場用來打粉倒是不錯,有豆粉也好食些許。”

    “蠶豆也能打粉?”

    “黃豆能打,蠶豆自然也能打。”

    淮中城的住戶,如今的餐桌文化相當豐富,尤其是食物的多樣性,列國除非是大貴族甚至國君,否則普通的中貴族,還真的不如普通的淮中城居民。

    即便是淮中城的鄉下,也因為淮中城的大量消耗,使得蔬菜種植不得不有多樣性。餐飲文化的豐富,也大大提高了抗風險能力。

    “今年茨菰、荸薺要好賣的多。”

    “幕府今年犒賞各縣邑,就有茨菰粉。”

    “起來……幕府有不能做粉的吃食嗎?”

    “肉?”

    “肉鬆?”

    “……”

    因為紡織技術的更新,使得李總裁篩選澱粉的能力更強,於是原本有些不能做粉的食材,經過各種前期處理之後,自然也能加工打磨成粉。

    除了豆類作物之外,水生作物也是江淮地區的重中之重。

    不算茨菰、荸薺這種,隻算菱角,新開辟的水塘,畝產也有一千三百斤,種植管理都相當的科學。

    菱角種類也劃分六種,高甜、高澱粉的,被進一步篩選,種植麵積更廣。

    比如江北大量鹽堿地,在開溝挖渠之後,需要進行兩次洗地。

    洗地過後,其實土地產出依然有限,水稻大概就是畝產八十斤。眼見著如此,李解尋思著還不如種荸薺、菱角、茨菰、芋頭、黃豆等等作物。

    廣種水生作物,一是可以自然地緩慢洗地,二是適當管理之後,畝產十幾倍水稻。

    以往江淮列國並不願意這樣幹的原因,就是水生作物產出之後無法保存,但李解治下油鹽產量極高,同時又有澱粉提取的“先進技術”,那麽通過油鹽混合熟製,通過木製模具壓製,就能得到非常不錯的耐存儲熟食。

    脫水之後打粉,哪怕是高糖的荸薺,其畝產澱粉總量,也遠遠超過江北地區種植的主糧。

    配合大量的醃漬品和脫水製品,過冬的口糧按照人頭分配,基本上接近鄉士階層,甚至在蛋白質攝入率上,還大大超出。

    至少入冬之後,列國吃不到的豆製品,在李解治下,就根本不算個事兒,工地上拿豆腐當肉。

    “這《大別山條約》一簽,以後就沒什麽楚國衡山,隻有大別山。”

    李解抖了抖白紙黑字,有了這破爛玩意兒,除了楚國,誰都得認大別山以東地區,都是吳國的地盤。

    實打實的那種,以後跟人互噴,甩出白紙黑字就是。

    想他好歹也是吳威王所封王命猛男江陰子,又加封淮水伯,這吳國內部要是徹底嗝屁了,他這麽個帶忠臣,有這張紙片兒,別的不敢,江北淮南就是他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