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96,治療黑死病的信息(2/2)

作者:如日初升字數:4420更新時間:2021-05-05 15:41:07

    “陛下放心,我們一定會盡力的。”幾人連忙點頭答應。

    蒂姆滿意的點點頭,然後整個人開始靜心搜索腦海中的曆史,希望能從曆史的長河裏麵找出一些解決辦法來。

    此刻是中世紀的歐洲,在這個時代可並不像現在社會那樣存在著大量的抗菌藥物,因此用現代的治療辦法肯定是行不通的,畢竟要去哪裏找抗菌藥品呢?

    想啊想,蒂姆終於搜索出了一些信息。

    中世紀時,黑死病橫行歐洲,當時的醫生為了杜絕感染,身穿泡過蠟的亞麻或帆布衫,頭頂戴著黑帽,戴上可過濾空氣、狀如鳥嘴般的麵具,眼睛由透明的玻璃護著,手著白手套,持一木棍,用來掀開病患的被單或衣物、或指揮病人如何療病,他們深深地相信這樣的裝備可以保護自己免於黑死病的感染,不過到底有沒有用,恐怕隻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此外,為治療黑死病,人們用盡一切稀奇古怪的治療方法,有的人吃下糞便和灰燼,有的人將黑色腫塊切除,有的人甚至把活蟾蜍放到胸前,不過效果似乎不是很好。

    直到1823年,德國化學家契弗爾發現脂肪酸的結構和特性,然後肥皂問世了,畢竟肥皂即是脂肪酸的一種,19世紀末,製皂工業由手工作坊最終轉化為工業化生產,在黑死病盛行的後期,由於肥皂的發明,使其感染幾率下降,最後直到滅絕。

    而在19世紀時,中醫也有防止黑死病的辦法。

    在1890年-1894年的甲午鼠疫大流行,主要是民間自救,中醫為當時的主流醫學,勇敢站出來應付這種未識的烈性傳染病,陸續出現一係列鼠疫中醫防治專著,如吳宣崇)、陳兆祥、羅芝園、黎佩蘭、鄭肖岩、餘伯陶等數部相關的鼠疫防治專著。

    吳宣崇與,在病原學方麵,他認為疫氣來自地氣,提出同一地區城市多死而山林可免;同一居宅泥地黑濕多死而鋪磚築灰可免;暗室避風多死而居廳居樓可免。同一家宅婢女小兒多死,是因為她們經常貼地而坐或赤足踏地;其次為婦人,因為她們經常居室地,再次為靜坐寡出的男子。可見他已經看出陰暗潮濕處易於染病的特點。

    吳宣崇提出一些可行的防避之法和生藥方、熟藥方、治出斑方、治疔瘡方等。今保留的熟藥方藥味為:大黃、樸硝、枳實、川樸、犀角、羚羊角、黃連、黃芩、車前、澤瀉、連翹、牛子、桃仁、紅花、紫草茸、紫花地丁、紫背天葵等。

    此外羅汝蘭的改用解毒活血湯加減,主方是連翹三錢,柴胡二錢,葛根二錢,生地五錢,當歸錢半,赤芍三錢,桃仁八錢,紅花五錢,川樸一錢,甘草二錢。羅氏還考慮以生藥代替熟藥之法。如犀角、羚羊角被植物藥替代後,植物占中醫鼠疫藥的絕大部分。

    餘伯陶的中記錄:“鼠疫又名核瘟,言是症之必見結核也。”清代鄭肖岩著八篇,介紹鼠疫的預防,辨證及治法,並附醫案及驗方。

    如果您覺得《重生歐陸之航海時代》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14/14187/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