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215,羅馬教宗的恥辱事件,上(2/2)

作者:如日初升字數:4176更新時間:2021-05-05 15:42:05

    縱使如此,羅馬仍是基督教和教皇國的宗教與政治中心,1309年教皇和教廷卻遷往法國的阿維尼翁,這一去就是七十年,那教皇為什麽離開羅馬去了法國呢?這其中的緣由要從切萊斯廷五世與卜尼法斯八世起。

    切萊斯廷五世成為教皇前是著名的隱修者,但他沒受過良好教育,不能拉丁語,缺乏教會管理經驗,並淪為那不勒斯國王查理二世的傀儡。

    一個能力不足的隱修者能當選教皇,原因之一是他曾寫信告誡樞機主教團教皇缺位的危害,於是主教們順水推舟選擇了他。

    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前任教皇死後,樞機主教們用了27個月的時間挑選繼任者,承受巨大壓力,一個沒有政治背景、高尚的隱士正好可以平衡各方的利益,這算是各方力量共同妥協的一個結果。

    教皇人選的難產在教會史上不是什麽新鮮事,克雷芒四世死後34個月才選出新教皇,英諾森四世當選前,教皇聖座也空置了19個月。

    卜尼法斯八世原名本尼迪克特加塔尼,出身於意大利貴族,家鄉阿納尼,他是教皇亞曆山大四世的侄甥,亞曆山大所屬的康蒂家族誕生過四位教皇,包括英諾森三世。

    擁有這樣的出身,加塔尼的職業生涯一帆風順,他早年在博洛尼亞學習教會法律,曾在後來當上教皇的兩位樞機主教手下工作。

    作為教皇特使,他負責與西西裏晚禱戰爭中的法國、那不勒斯和阿拉貢王室協調談判,外交和政治才能得以施展,西西裏戰爭的利益分配也是他成為教皇後的首要任務。

    任職五個月的切萊斯廷尚有自知之明,接受了樞機主教們的建議,主動退位,1294年聖誕前夕,加塔尼在教皇選舉會議的第三輪投票後當選,取名卜尼法斯八世。

    成為教皇後,卜尼法斯強悍傲慢的個性展露無疑,樹敵無數,法王腓力四世與羅馬顯貴科隆納家族是決定其命運的死敵。

    意大利的皇帝黨勢力、靈修方濟會修士以及詩人但丁都對他有強烈敵意,西西裏的叛亂和英法戰爭也牽扯了他大量精力和資源。

    新教皇上任伊始就謠言四起——卜尼法斯處心積慮地誘導切萊斯廷退位,他的當選也不合法,其實卜尼法斯隻是提出退位建議的樞機主教之一,而且謠言發起者科隆納家族的兩位樞機主教在教皇選舉會議上也投票給他。

    科隆納家族造謠主要是因為卜尼法斯的傲慢無禮和過度擴張家族勢力,在這樣的敏感環境下,切萊斯廷成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起初,卜尼法斯對前教皇實行保護性的軟禁,在後者試圖逃跑後,幹脆將其關押在羅馬城南的一個城堡裏,八十五歲高齡的切萊斯廷教皇最終於1296年5月死去。

    如果您覺得《重生歐陸之航海時代》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14/14187/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