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260,求醫無異於自殺,一(2/2)

作者:如日初升字數:4146更新時間:2021-05-05 15:44:05

    按照現代人的觀念,一般來說,去大醫院看病總歸應該比較放心。

    所以,你就去了某個修道院開辦的大醫院,修女們很熱情地招待了你,既不收掛號費,也沒有要求你出示證件。在耐心傾聽了你對自己病情的敘述之後,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修女會站出來安慰你幾句,同時給你抹了一點聖油或淋上幾滴聖水,然後讓你和她們一起參加祈禱和做彌撒,參觀教堂裏收藏的各種聖物。

    接下來再跟她們一起用餐,分享燕麥粥和豆子煮成的湯,偶爾還會有鹹魚和黑麵包,最後給你安排地方睡覺……上述這一切都是免費的,如果你衣衫襤褸的話,她們或許還會送給你一件好心人施舍的舊衣服。

    於是,你一邊感慨著修女們的古道熱腸,一邊裹著毯子準備入睡,卻突然想起一個很嚴肅的問題:

    哎呀我的媽!我這是來這裏看病的,不是來領救濟的啊!醫生在哪裏?

    很遺憾,讓我們現代人難以想象的是,中世紀的教會醫院基本上就是個收容所,根本沒有醫生存在!

    按照中世紀教會的觀點,疾病是上帝對有罪之人的懲罰,隻要誠心地祈禱和懺悔就能獲得拯救,根本無需醫藥。

    所以,教會開設的所謂醫院,不過是一個聚集大批病人進行集體祈禱的地方,如果真的有誰不藥而愈,那麽就是上帝賜予的奇跡,教會將對此大肆鼓吹,以提高聲望。

    如果最終還是毫無效果,則隻能說明這個病人的罪孽實在是太深重了,需要到更遙遠的地方去修行和懺悔,甚至遠赴聖城耶路撒冷去朝聖。

    也許在朝聖的路上,你的疾病就可以治好,也許等你還沒有到朝聖目的地的時候,你已經和主來了一次親密會晤。

    疾病這種東西是不能拖的,如果這樣被拖上幾個月,隻怕小病都能變成大病,所以求醫無異於自殺。

    至於真正能夠治病救人的教會醫院,則要到很晚的時候才會出現,至少在中世紀歐洲是相當稀少的。而且,即使在這樣的教會附屬醫院裏,修士們也往往把治療與宗教儀式混為一談,實際的醫療水平並不高。

    在搞清楚這所教會醫院究竟是個什麽玩意兒之後,你恐怕會覺得祈求上帝賜予奇跡太不靠譜,還是依靠世俗的醫術比較實在……於是,你就匆匆辭別了熱情的修女們去尋找真正有醫生在上班的小診所。

    那麽,中世紀歐洲的小診所應該去哪裏找呢?在現代這個隻要看門牌就知道——現代醫學界的紅十字標誌。

    但是在更早的年代,歐洲醫生的標誌是一條蛇繞著一根拐杖,這種“蛇繞拐杖”的標誌,被人們稱之為“蛇徽”,據說從古希臘時代就開始被醫生使用,直到現代還在一些醫學雜誌上出現。

    如果您覺得《重生歐陸之航海時代》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14/14187/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