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421,土耳其人的軍隊構建結構(2/2)

作者:如日初升字數:4406更新時間:2021-05-05 15:51:49

    韃靼人的弓箭頗具威力,在十八世紀以前,其射程和命中率甚至在火槍之上,殺傷力也不遜色,尤其對密集的步兵隊型,韃靼射手的遊擊戰術和箭矢威脅甚大。

    在開闊的俄羅斯大草原上,韃靼人逐水草而聚,並時常襲擾掠奪他們的鄰居哥薩克人,搶劫他們的女人和孩子賣作奴隸。

    哥薩克人偶爾也為蘇丹打仗,與使用輕型的兩輪馬車遷徙的韃靼人不同,他們的馬車有四個輪子,又大又重,可以首尾相連結成大車陣,置火繩槍和輕型火炮加以保護。在水上,哥薩克人的技藝也毫不遜色,烏克蘭的河流就是哥薩克獨木舟的天下。

    安納托利亞高原東部的庫爾德人是最接近帝國心髒的自治附庸。他們原先與波斯的薩法維王朝結盟,共同對付奧斯曼土耳其,但在卡爾迪蘭之戰(1514)謝利姆一世率軍大敗易斯馬儀後,庫爾德部落長老們轉而投靠了奧斯曼帝國。

    此後,帝國在此設立了專門的胡庫梅特桑賈克,由世襲的貝伊負責管理,並調耶尼色裏軍團駐紮在中心城鎮中。庫爾德人驍勇彪悍,他們平時遊牧,在蘇丹召集時將隨耶尼色裏一同出征並承擔重要任務。例如在1596年的一次出征中,迪亞爾巴基爾(位於今土耳其東部,庫爾德區首府)的庫爾德騎兵曾為奧斯曼大軍殿後。

    其他中東地區的附庸自治政權還有黎巴嫩的瑪洛尼派基督徒和德魯茲派***,而馬穆魯克埃及和伊拉克、阿拉伯灣沿海和厄立特裏亞則處在半自治狀態,在這些地方的中心城鎮,都駐有耶尼色裏軍營,標誌著奧斯曼政府的主權。

    除了兵役,這些附庸地區的自然資源對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也具有極端重要的作用,例如摩爾達維亞、特蘭西瓦尼亞和瓦拉幾亞供應木材、火槍、戰馬、錫和繩索;庫爾德斯坦、伊拉克和黎巴嫩則提供了瀝青、硫磺和硝酸鹽。

    奧斯曼帝**隊的主力部隊有土耳其新軍、西帕希、艾堅斯及軍樂隊。奧斯曼帝**隊在當時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實戰軍隊,是第一個使用火槍和加農炮的軍隊。

    在圍攻君士坦丁堡時,奧斯曼人開始使用獵鷹,那是一種短闊的加農炮。高速、高機動性的輕騎兵使用弓箭、短劍騎在土庫曼馬及阿拉伯馬上作戰,不攜重甲,強大、紀律嚴明的重騎兵人馬皆披重鎧,在最關鍵時向敵軍發動強力進攻。

    其作戰模式與蒙古帝國相似,如佯裝撤退,以新月型的陣式包圍敵人,發動突擊,十七世紀中及大土耳其戰爭後,奧斯曼帝**的表現下滑。十八世紀,奧斯曼帝**在對奧地利的戰事裏沒有取得太大的成就,在北方還被俄軍迫得節節敗退,喪失領土。

    自此,奧斯曼土耳其陸軍才徹底落寞。

    如果您覺得《重生歐陸之航海時代》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14/14187/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