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七章 狗屎般的財政(二)(2/2)

作者:混吃等死字數:5084更新時間:2019-06-22 20:09:54

    這樣做帶來的問題當然很大:對上來,多部門都可以收取賦稅,導致內部管理混亂,真要國家有事的時候,不管錢財再多,國家的力量都發揮不出來。而對下呢,百姓承擔了過重的稅賦,導致社會消費受到抑製,進而生產受到抑製,然後一方麵是讓社會始終處於低水平發展。另一方麵則容易讓老百姓對風險沒有什麽抵抗力,一不注意就會破產——由此,國家抗風險的能力也極低。

    這個時代真正憂國憂民的精英們不是沒有看到這裏麵的問題。也提出了解決辦法:比如一條鞭法。

    但是人性是這樣的:以前沒有這筆錢,現在有了,我高興。以前我有這筆錢,現在不準我收了,那就要跳起來!大明朝運轉了兩百多年,各個部門早就習慣了自己有自己的金庫,你不收就不收?

    所以,這些年來,自從政治強人張居正死了之後,一條鞭法其實已經開始漸漸的廢弛了。大明十幾二十個部門,又開始拚命的自己掙錢!

    比如,我們經常聽到的太倉庫。那其實不是大明的中央銀庫。而是燕京戶部存放銀兩的倉庫。與之對應的,太仆寺有自己的常盈庫,工部有自己的節慎庫。此外光祿寺、南京戶部等,都有自己的銀庫——燕京戶部想從這些銀庫裏撥錢出來,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外廷如此了,內廷自然有樣學樣。大內二十四衙門,幾乎稍有實權的部門都想辦法生發,然後建立自己的倉庫。比如內承運庫、廣惠庫、東裕庫等等……燕京戶部對外廷的諸多倉庫都指揮不動,對內廷當然是想都不要想。

    1592年,當時的宛平縣令在自己的日記裏吐槽道:本縣今年收取的稅糧、稅銀、土特產等,按照國家的要求,要分別送進二十七個倉庫!可是這點東西一共折合銀子多少呢?不到兩千兩!這位縣令無奈的哀歎:宛平已經是子腳下的縣城了,但是由於需要輸送的倉庫太多,這路上的損耗也相當驚人。若是那些邊遠地區的縣城,如此荒唐的運輸,其損耗又是多少呢?(沈榜,《宛署雜記》)

    所以,如此多的部門都在收錢、存錢、建庫。給國家帶來的危害就不必多了。那麽現在問題來了:除了戶部的銀庫要負責國家官員、軍隊的俸祿,賑濟災民什麽的之外。其他部門的錢都花到哪裏了呢?

    兵部還是要去弄戰馬的,但是這戰馬的質量……哎,馬稅還是收得太少了。皇上,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要麽你增加馬稅,要麽你讓戶部給我們補貼。

    工部還是要去修築各種諸如防河大堤之類的公共工程的,皇家的林園、先帝的陵寢什麽的也該工部負責。但是呢,如果是大內派出宦官來監工,那工部就會百般叫窮,咱們的節慎庫已經幹了拿不出錢來——然後工部的官員會百般的挑動監工的宦官:公公,戶部掌管國家財政啊,你應該去給皇上,叫戶部出點錢!

    總之,收錢的時候這個事情是我負責,出錢的時候大家異口同聲:找戶部!

    至於剩下的錢,部門福利,官員貪汙,又或者,給商人們放貸收利息啥的唄。

    總之,這個時代的大明朝戶部尚書起來槳地官”,負責出產萬物。實際上是六部尚書裏活得最憋屈的那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