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十三章 奇葩後勤保障(2/2)

作者:混吃等死字數:5182更新時間:2019-07-15 07:18:14

    不得不,雖然劉綎的部隊軍紀不好,出去打仗經常禍害當地百姓,但其部的執行力卻是很高的。在劉綎發令備宴後不到一刻鍾,一桌熱氣騰騰的宴席就擺了出來。

    “孫大人,劉公公,請上座。”

    眾人坐定之後,劉綎先是給孫承宗和劉時敏介紹了自己麾下的幾個主要將領,自然的,孫、劉二人也變著花樣的誇獎這幾位大將的雄壯。

    酒過三巡,前戲已畢,劉綎眼睛轉了轉:“孫大人,末將敢問,這次出兵,朝廷總的方略是什麽啊?”

    “劉帥,朝廷的意思是,今年六月之前,我大明援軍至少一萬人,要進入木邦境內。”

    “啊?孫大人怕不是在笑吧?這會兒都三月初三了啊!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要趕到木邦?這個,請恕末將無能為力。”

    大明朝到了中後期,由於武將地位的持續下降,由醇致文臣們對武將和軍隊越來越苛刻。

    以明軍在自己的國土上行進為例:理論上來講,本國軍隊在本國土地上行軍,是不需要攜帶諸如糧食之類的後勤物資的。事實上在明朝中後期,隨著衛所製度的崩潰和軍鎮製度的不成熟,明朝中後期,也沒有任何一個鎮將能夠組織起行軍千裏的後勤供應。

    於是,明軍在國境內移動,是由當地的地方官員負責供應軍隊的糧食。

    但是明朝的文官們多精啊,他們:武人沒念過什麽書,不懂大義,絕對不廉潔。所以為了防止武將們貪汙國家的糧食,因此,軍隊從本官的轄區過境,本官不會直接撥付糧食給這支軍隊。而是要組織當地的民夫,把食物做成熟食後,按人頭發給過境的軍隊。

    這麽做,武將確實沒機會貪汙。至於滿口仁義道德的文官會不會因此貪汙,嗯,估計,或許,大概不會吧。

    按照這個時代貧苦百姓一隻吃兩頓的慣例,各個地方政府給過境的本國軍隊,是要提供兩頓吃食的。

    但如此一來,文官們又發現了問題:要是一支軍隊行軍速度極快,一之內穿越兩個甚至更多的縣域呢?那這些丘八們豈不是一能吃五六頓飯?不行!國家的資財不能如此浪費。所以後來地方文官們就約定俗成了一個規矩:軍隊進入本縣的當,本縣不提供飯食——因為你在前一個縣已經吃過了。隻有這支軍隊在本縣內停留時間超過一的,本縣才提供飯食。

    毫無疑問,如此一來,明軍的機動力一下子就被限製了:對於士兵來,一旦開拔,往往意味著今沒有飯吃了。到了新的地方後,還得餓上一晚才有飯吃。所以,到了明代中後期,明軍的移動,往往是走半,停一甚至更多……

    軍隊的統帥對此毫無辦法:皇帝還不差餓兵呢,你要是讓部隊搞急行軍,一走幾個縣,結果個個縣都以你這支軍隊在本縣停駐時間不足不提供飯食。那軍隊是要嘩變的!

    在曆史本位麵,明朝與後金的薩爾滸之戰,明朝各地的軍隊向遼東會齊的時候。就是因為這操蛋的製度,導致很多軍隊根本趕不上大戰——四川石柱的白杆兵,從石柱出發,要走將近一年才能到北京!這還是其統帥秦良玉深得軍心的情況才超常發揮出來的速度。

    所以,劉綎才三個月內要從四川趕到木邦,絕不可能。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