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十八章 神烈山祭孝陵(2/2)

作者:混吃等死字數:5976更新時間:2019-07-27 12:09:15

    而且南京戶部還負責漕運、全國鹽引勘合以及大明政權最根本的東西:黃冊的管理。

    剩下的四部嘛,吏部隻負責南京官員的京察,除此之外沒什麽其他大事。刑部隻負責南京地區的司法,也很希工部也隻負責南京附近涉及到中央一級的工程。而禮部更是幾乎沒有事了:教育、祭祀、外交是禮部的主要職責。在皇帝都沒有的南京,在會試已經整體集中到北方的南京。南京禮部確實是養老院……

    不管是有實權的兵部、戶部,還是權力很近乎養老院的其他四部。至少在今,朱由棟明顯的感覺到,南京六部也好,勳臣也罷。都對自己的到來不是很熱情。

    也是!和南京守備太監不同:太監的一身所有都來自於皇室。被踢到南京的守備太監,雖名義上是司禮監第三號人物。但權勢比起司禮監普通的秉筆太監可是差遠了。現在皇家儲君來了,守備太監的地位和權勢自然就重要了起來。所以王坤高興、殷勤。而文官老爺們呢,大家都自嗨一般的懶散許多年了:雖然權勢不如北京六部,但是勝在自在啊!這突然來了一個皇太孫架在大家頭頂,能高忻起來才是真怪了呢!

    “諸位。自宣宗皇帝後,大明已經很久沒有儲君鎮守南京了,自然,也就沒有儲君主持祭拜孝陵。孤今日初臨南京,若是不先去祭拜孝陵就直接入宮歇息。哈哈哈哈……”完這句話,朱由棟神色一肅:“傳令,讓觀禮百姓全部各歸其家,三大營士兵皆可收隊回營。孤不會從禦道入宮,孤要先去孝陵!”

    諸多官僚互相對視了眼神後,齊齊俯身:“臣等遵命。”

    南京城和北京不同。

    北京地處大平原之上,可以修建得四四方方。宮城、皇城都可以修在城市的正鄭而南京則不同,由於水係、湖泊眾多。所以南京宮城、皇城都被擠到了整個城區的最東側。

    而在皇城的東北方,則是神烈山,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就在神烈山上。

    現任皇太孫祭奠開國太祖,可不是一件事。在這個事情上,朱由棟有意的沒有事先和南京官場溝通,就是想看看南京官場對自己是什麽態度。而南京官場的表現,嗬嗬……

    不過,終究得益於王坤事先的安排,相應的禮儀儀仗、祭品很快就安排好了——按照大明祖製,孝陵每年由國家官方固定祭祀三次。朱由棟的這次祭祀,是在三次固定祭祀之外的臨時加祭,需要講究的本來不必太多。

    “呼~~”到底這副身軀隻有六歲,一步一步爬上神烈山後,朱由棟已經是氣喘籲籲。

    輕輕鬆開曹化淳攙扶的手,朱由棟深吸了一口氣,對身邊的王坤點點頭:“開始吧。”

    “遵太孫命。”

    南京守備太監身上還有一個職務:孝陵神宮監。而孝陵周圍還有專門的孝陵衛。加之每年三次祭拜孝陵,南京守備太監都必須親自主持。所以,王坤對這一套本就是輕車熟路。

    迅速的,讚禮、讀祝、初獻、亞獻、終獻、執事、讚引等紛紛就位。各項流程也熟練的開展起來。

    輪到朱由棟親自宣讀祭文了,他從懷裏掏出一疊文稿,穩步的走了上去。

    “驅除韃虜,恢複中華。重開日月,複我衣冠。肇建製度,安撫黎民。太祖之功,千古流芳。歲月如梭,白駒過隙。洪武以降,國祚延綿。自開國計,二百三九。人口日繁,沉珂漸顯。蒙元雖殘,女真卻興。西北日蹇,西南有亂。東倭雖退,紅夷卻至。國朝之勢,興中有危。不孝子孫,莫不憂患。於幢時,追思先祖。定奮餘烈,身奉此局。百官士紳,黔首軍民。億兆一心,無難不克。再興大明,超漢邁唐。此物此誌,永矢勿諼。實鑒臨之,皇後土。尚饗!”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