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十一章 國家根基已朽(三)(2/3)

作者:混吃等死字數:8100更新時間:2019-07-27 20:19:35

    老朱自己都是造反起家的,如何不信?所以,在曆史書上殺伐果斷,心狠手辣的老朱忍了。我不清丈田畝,隻統計人口行不行?

    老百姓和地方豪強一聽,哦,這個雖然也不太舒服,但比起前朝還是好了很多的。好吧,那就讓你統計下人口吧。

    戶帖製度開始實行後,整整十年,老朱都沒提清丈田畝的事情。

    在這十年裏,明朝中央政府收取錢糧的時候,都用了非常粗疏的方法。

    因為戶帖隻是單獨統計人口,沒有丈量土地。所以在收取田賦的時候,明朝政府隻能采用民間的土辦法。比如攢撚法、折畝法什麽的。就是大致估算一畝地產出多少,然後你比著這個產出交稅便是。

    老百姓當然想方設法的把產出往低了算,麵對這種局麵,老朱還是忍了。

    到了洪武十四年,老朱徹底拍垮了蒙元,朝廷的官製改革也完成了,科舉都搞過了,國子監也有了大量的學生作為人才儲備。整個社會慢慢變得安定,生產也開始恢複不。老朱還搞了空印案和胡惟庸案,在朝廷上徹底實現了一言九鼎。

    這個時候,老朱不怕老百姓造反了。於是,他出手了。

    洪武十四年,全國推行裏甲製!

    十年前不是弄了戶帖麽?全國的戶數基本是清楚的。那麽,以此為基礎,每一百一十戶為一裏。分為十個裏長和一百戶普通人家。在這一百戶人家裏,每十戶為一甲。

    有了裏甲製,首先是朝廷的徭役有了保障。

    裏長每年更換,甲首也每年更換。每一年,每甲排一戶應政府的徭役,十個甲一共排出十戶。然後這十戶就到當年輪值裏長那裏報到。由裏長帶著到朝廷指定地點服徭役。

    在裏甲製的基礎上,再設立糧長。糧長的主要職責是,到京師領取文書,返回自己的轄區。督促裏長、甲首籌集稅糧。再帶隊解越指定倉口:田賦就這麽來了。

    在因為古代社會交通不便,百姓居住過於分散,基層管理成本過於高昂。導致皇權往往無法下縣的情況下,根植於戶帖製的裏甲製、糧長製,使得大明帝國開始有效的掌控基層。

    到了這個時候,老朱下令,戶帖升級。當然,由於是明代,自然不會有戶帖2.0的稱呼。老朱管升級後的戶帖叫:黃冊。

    老朱搞戶帖的時候,國家剛剛建立,人才匱乏。所以隻能搞人口登記:隻要派下去的人會數人頭就校等到升級搞黃冊的時候,老朱的國子監都上千號學生了。這些家夥識文斷字不,口算心算也沒問題。而且他們還粗略的知道分辨土地好壞,還會簡單的繪畫……這群青年人才再加上已經開始完備的基層政權。嗬嗬……黃冊上的東西就多起來了。

    現在呢,這戶帖2.0,呃,不,黃冊上的內容可就不單單統計你家的人口哪。除了你家人口多少,還清楚的記載了你家有多少自耕地,有多少外租地,以及每年該繳稅多少。甚至你該哪一年出去服徭役……

    封建國家的農民,對國家的負擔不就是:田賦、人頭稅、徭役和兵役麽?在大明實行衛所製度,軍戶世襲的情況下。黃冊上統計的東西,不就是封建國家對農民索取的全部麽?

    再再然後,老朱一直忍到了洪武二十年。在裏甲製成熟,黃冊統計也進入正軌後。才正式的仿效前朝,編製魚鱗圖冊。

    從此,黃冊和裏甲製度鎖住了人口的稅費和徭役,魚鱗圖冊和糧長掌控了田地租賦。大明帝國對全國百姓的掌控,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