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二三章 殿下的新玩具(一)(2/2)

作者:混吃等死字數:5988更新時間:2019-08-11 20:13:49

    所以,入籍的事情很輕鬆的就辦完了。而李國助也被任命為崇明沙所千戶。還在福建的福寧鎮掛了一個遊擊的名,確實可以被下屬尊稱為將軍了。

    至於顏思齊,出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他被交給了李如樟,軍籍掛在了長江水師,朱由棟給他弄了一個都司的頭銜。

    解決了人員身份問題後,接下來當然是裝備問題。

    百年海軍真不是著玩的,曹三喜前些日子給即將到來的李國助等人準備了十萬兩銀子,原本想著怎麽都夠了。結果一年多下來,曹三喜已經從驚訝到憤怒到狂暴再到麻木——隨便吧,這海軍就是個無底洞。

    朱由棟在看到李國助帶來的,李旦一直引以為豪的兩千料大海船後,隻是簡單的嗤笑了一聲。

    有的時候,朱由棟真的要感謝西班牙王國,如果不是這個時候他們把葡萄牙給吞並了,導致流落世界的葡萄牙人陷入了彷徨無助。他還真的不能如此順利的得到葡萄牙人毫無保留的全力配合。

    磨鏡師、鍾表匠、機械工程師……無論什麽人才,朱由棟的方山基地裏都有,而且全部都是葡萄牙人。現在,連造船師都有!

    在21世紀的網絡上,關於這個時代中國帆船和西式帆船的優劣,各派可以是吵翻了。而朱由棟是個對20世紀戰列艦感興趣的家夥,對帆船完全不了解。但是限於這個時代的種種限製,直接上蒸汽鐵甲艦還不現實——比如不鏽鋼、防鏽漆技術不達標,鐵甲艦在海裏泡不了多久就會爛底漏水,故而風帆戰艦是一個必須的過渡。所以,朱由棟發揚了一慣的土豪作風:大明自己的船工和聘請來的葡萄牙造船工程師,各自帶領一群人,用相同的預算各自造一艘船出來試驗、對比!

    從李國助等人再次前來南京報到後,整整一年多的時間,絕大部分都是耗在在造船以及各種相關試驗上。症葡兩國匠師,徐光啟等科學家,李國助顏思齊等海商以及朱由棟這個穿越者,都在此間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到了1608年的一月,大明未來的海軍第一代新式風帆戰艦終於在圖紙上定型。之後太孫殿下將早就聚集起來的近一千名工匠齊齊發動,到了這一年的五月,第一批次十艘戰艦建成投入使用。

    這一代戰艦被命名為金陵級,船長50米,船體最寬處8.5米。水線下的水密艙之上,有三層船艙,兩側可以各放置20門十二磅火炮。船艙之上的甲板,艏樓被徹底砍掉,艉樓也被壓製得又矮又短。

    甲板之上,是三根高達40米的桅杆,全部掛軟帆。所用的布料是方山基地材料實驗室提供的最新帆布,結實耐用,透水性好。在三根主桅之外,船首和船尾各有一扇斜帆。

    船身的腰線拉直,船尾也是方形。整個兒看起來,就是一個長方形的盒子。

    整條船標準排水量大約600噸,滿載850噸,滿載吃水4米。每船標準載員180人。在滿帆並且風力充足的情況下,航速能夠達到10節左右(18.52公裏/時)。

    作為試驗品,這一代戰艦總體是趕工出來的。按照葡萄牙造船匠師的估計,這第一批十艘戰艦,頂能在水裏泡個半年。不過朱由棟不在乎:半年時間足夠了。有了這半年時間,他就可以慢慢的挑選足夠好的木料,慢慢的培養專業的造船工人。在冶金技術和船用蒸汽機技術大成之前,風帆戰列艦這一塊,大明至少要不落於人後。

    當然,朱由棟不知道的是,他和他的手下們通過各種科學規劃、設計以及不斷試錯後弄出來的成品,已經無限接近英國人在十七世紀用來縱橫四海的中型蓋倫船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