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六六章 煩惱的主帥們(一)(2/3)

作者:混吃等死字數:6838更新時間:2019-09-05 15:11:11

    所以,這些家夥是最反對開關的。雙方角力的結果,就是在月港這個完全不具備優勢的地方,開了一個窗口。

    然而,勤勞的中國人,你隻要給他一點點機會,他就會拚搏出極大的價值。自月港開關後,這個地方迅速成為整個西太平洋地區最繁華的港口,大量的貨物運出去,大量的白銀流進來。在萬曆三十一年的時候,這個港口給皇室貢獻了三十六萬兩的商稅。而當年,全國的商稅一共也就四十五萬七千兩。

    但這點收入,和大明的整個海貿產生的價值比起來,仍然微不足道。

    朱由棟穿越前看過很多關於隆慶開關的研究文章。這些文章不約而同的指出:在整個十六世紀晚期到十七世紀前期,七十年間,海外流入中國的白銀,至少三億三千萬兩以上。平均每年流入四百七十萬兩。需要明確的是,這僅僅是出超。如果按照後世我大清在關稅能夠自主的年代對進出口物資全部施加至少百分之四十的關稅,嘖嘖嘖,每年朝廷的海關收入怎麽也該有四、五百萬兩以上。

    所以,田爾耕的若是能全麵開放海貿,朝廷每年至少獲利一百萬兩,確實沒雍亂。

    “兩位壯士,這位田百戶得可有道理?”

    李國助和顏思齊對視一眼後,顏思齊起身道:“殿下,在下當年從漳州府出海時隻是個普通農家子弟,不知道國家在月港的具體『操』作。但就在下在日本這些年的所見來,雖朝廷命令我大明商人不得與日本貿易,但我大明需要日本的紅銅、白銀、黃金、硫磺,日本需要我大明的絲綢、茶葉、瓷器、鐵器。所以海麵上的商船不絡繹不絕,但每在平戶停靠的商船總是有那麽幾艘的。如此算下來,光是我大明與日本的海貿量,一年都不會於三百萬兩白銀。若是兩國各自逢十抽一,隻是兩國貿易,一年都能抽到十五萬兩白銀。”

    “殿下。”李國助起身道:“我李家現有商船六十艘,其中兩千料以上的大海船有四十艘。基本上這四十艘每年都不得空閑,不停的往返在大海上。所以,田大人和顏兄弟的估算,大致是沒錯的。”

    “嗯。”微微點頭後,朱由棟看了三人,然後對王承恩道:“曹三喜來了麽?”

    “曹掌櫃已經在外麵等候有一會了。”

    “叫他進來吧。”

    趁著王承恩出去叫饒空擋,朱由棟起身從後方的書櫃上抽出了一卷地圖。待得曹三喜也進來後,朱由棟讓王承恩把這卷地圖鋪開,然後他清了清嗓子:“這是吾根據古書記載,以及近年來利瑪竇先生的教導,親自所畫的一副世界地圖。結合這幅地圖,吾給大家講一講吾對我大明海貿的想法。

    首先,我們必須要知道,我大明雖然也有一些銀礦,但這點產量,和我大明目前市麵上流通的白銀比起來,是遠遠不夠的。所以,至少在我大明嘉靖朝以前,市麵上交易,銀子從來都不是主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