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四七章 準備整頓鹽政2(2/3)

作者:混吃等死字數:6464更新時間:2019-10-20 15:30:13

    老朱在建國的時候,總體經濟政策是很保守的。但是在鹽政上卻又比較超前。

    鹽稅,在以農立國的國家裏,在其財政中絕對占有重要地位。中華帝國幾千年來,對鹽稅的征收,大概分為三種方式。

    一種是全部專賣製國家掌控所有鹽場,生產、運輸、銷售,全部由國家負責。這種製度,好處在於國家可以通過全程把控,把食鹽的價格定的極高,盡最大可能搜刮老百姓的銅板。而壞處則是低效、、催生私鹽。

    其次是就場征稅製國家派出官員入駐各大鹽場。鹽場的生產由私人負責,鹽生產出來後,國家官員在鹽場裏就把鹽稅給征收了。剩下的運輸、銷售什麽的國家統統不管。這樣做的好處是生產高效、私鹽基本絕跡。壞處則是國家拿到的相對較少。

    第三種則是就場專賣製。鹽場的生產歸私人所有,鹽生產出來後,以固定的價格全部賣給國家。然後鹽商到鹽場向國家購買,購買之後鹽商自己負責運輸、銷售。這樣做的好處是國家穩穩的賺取差價,利益得到保障。而生產商、經銷商也比較有積極『性』。

    而老朱呢,他首創了開中法。

    明代實行軍屯,但是北方的軍屯很難實現糧食自足。這個時候就需要內地運糧過去支援。而軍屯的很多地方都是偏僻、險要之地。所以如果由國家來組織征糧運輸,這個成本就會高得無法承受。然後老朱接受山西商人、官員的建議,創立了開中法。

    具體方法是商人買來糧食,越國家指定地點。然後當地官員驗收合格入庫後,按照糧食多少,給予商人一定數量的鹽引。商人拿著這鹽引,到國家相應鹽場獲得食鹽,之後再拿出來售賣並獲得利潤。

    在這個過程中,軍屯士兵得到了糧食,國家節省了運費和損耗,商人雖然辛苦了一些,但是獲得了食鹽這種商品,並進一步獲得利潤。而且,商人沿途購糧、運糧,以及取鹽,極大的帶動了沿途商路各種服務業的發展。因此,這個方法一經推出,就迅速得到各方大佬的支持。

    在這個過程中,唯一受損的還是老百姓商人花了這麽多時間和心血才拿到鹽引,不把鹽價定高一點,這利潤怎麽體現

    雖如此,但在明朝這個時期,能夠有這樣的辦法解決邊疆士兵的口糧問題,已經是很了不起的創舉了。

    但是,這樣的方法自然也帶來了更多的問題。

    首先是鹽稅的收取受損商人隻要有運送糧食到位的證明,就能拿到鹽引,有了鹽引就可以無償的拿到鹽在這個過程中國家是收不到鹽稅的,也就是,國家的現金收入減少。

    其次是容易滋生既然有了鹽引就能拿到鹽,那便是,鹽引就是錢而鹽引是誰來製作的呢官員。而明朝官員的『操』守,嗬嗬嗬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