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五一章 鹽稅應該很多1(2/3)

作者:混吃等死字數:7370更新時間:2019-10-31 11:47:15

    大明由於有了圍海曬鹽法,所以這產鹽量是遠超曆代前朝的。經過兩百多年的太平歲月,大明的人口也是遠超前朝的。而且鹽這個東西,對於人類來是剛『性』需求,是每都必須要攝入的。

    做一個簡單的算法假設大明人口為1億,每人每食鹽攝入量為4克21世紀國家推薦劑量為每不超過6克,古代副食缺乏,應該比6克更多一點才合適。那麽,大明每年的食鹽消耗量就應該是292億斤。按照大明現在每斤鹽征稅20文計算,每年的鹽稅就應該是584億文。

    明代的銀銅比價是始終處於變化中的,一方麵是大量海外白銀湧入,銀價不斷貶值。一方麵又是朝廷財政困難,銅幣質量越來越差。所以,在白銀和銅錢都在不斷貶值的情況下,即便取一個偏大的數值,以一兩白銀兌換1000枚銅錢來算。理論上,大明每年收取的鹽稅也該有584萬兩白銀。而若是按照現在銀元與新版銅錢的兌換比值1250來算,嘖嘖嘖,光是鹽稅,朱由棟每年都該有2336萬銀元的收入就算是現在新版銅錢比既往銅錢含銅量高,鹽稅征收要在每斤20文的價格上下調,但無論如何,鹽稅收入朱由棟每年都該至少有1000萬元以上。

    而事實上呢,現在大明全國的鹽稅隻有130萬元。

    去年朱由棟補貼給北京戶部370萬元,如果鹽稅能夠收齊,這國家的財政哪裏還需要朱由棟來補貼他不就有更多的錢去擴軍了麽

    所以,必須要整頓鹽政。

    而鹽政的問題出在哪裏呢人家北宋用大灶熬鹽,每斤在被朝廷抽稅30文的前提下,市麵售價才50文。而明朝圍海曬鹽,朝廷每斤才收稅20文,市價卻300文

    所以,整頓鹽政,第一個問題『奸』商

    而明代的鹽商,背後卻都是權貴。或者他們自己都是權貴

    而且明代的鹽業,往往是宗室紮堆的地方大明中央『政府』經常沒錢給朱家的這麽一大堆親戚按時發放俸祿,很多時候被『逼』急了就用鹽引去衝抵反正鹽引也是紙片印出來的,在寶鈔印多了變成廢紙後,鹽引還是值錢的嘛。然後宗室們就靠著自己的身份,用手裏的鹽引提前把鹽拿走出去賣高價

    因此,第二個問題宗室。

    第三個問題,官員。第四個問題,管理。第五個問題,運輸停這麽多問題,別指望能一個一個的解決。

    那麽,有沒有什麽辦法,能夠一刀切的把這些問題解決掉呢

    有

    “畢卿,孤的意思,從今年開始,試行鹽場私有化。”

    “啊殿下,這,這違反祖製啊”

    “時移世易嘛,孤違反的祖製還少了麽比如廢除太祖時製定的剝皮實草,就是諸位閣老和尚書們一致要求孤做的。”

    “嘖”畢懋康很是無語的咂咂嘴葉向高的離任審計,使得朱由棟在大家一致的支持下廢除了剝皮實草的製度,從此之後,誰朱由棟改變祖製,朱由棟就拿這個出來事兒

    “畢卿,你想啊,鹽場私有化以後,朝廷不能再發鹽引了,那些宗室、達官貴人就不能憑借手裏的權力去白拿鹽引,白拿食鹽。因為這樣做,買下鹽場的商人會破產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