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三五章 日本的新策略(一)(2/2)

作者:混吃等死字數:5516更新時間:2019-12-03 08:20:08

    “公方殿下實在是太客氣了,正是因為他的英明決斷,我日本才拿到了這麽大一塊土地。他要怎麽分配都是不為過的。”

    嗬嗬嗬,你這個老家夥,嘴上得客氣,但心裏還不知道怎麽想的呢。別看我今年隻有十五歲,我可是從就跟著我的那位將軍兄長一起學習、生活的。兄長大人十多年來的教導,真要到見識,我可未必就比你差了。

    雖然心裏MMP,但德川賴宣嘴上還是笑嘻嘻的:“哪裏,您是幕府大佬,總管政務,朝鮮這麽大塊地盤,具體如何分配,必須要聽取您的意見。”

    “那,好吧,還請參議閣下為老夫傳達公方殿下的指示。”

    不得不,日本人從古代到現代,就勤奮程度來,都是世界上數得著的民族。

    比如這次入侵朝鮮,當侵朝軍的先鋒抵達鴨綠江南岸的時候,幕府派過來的內政官員,已經完成了朝鮮襖的粗略檢地。

    “中納言閣下,經過這次簡單的檢地,目前可以明確的是,整個朝鮮,其石高至少有1100萬石。公方殿下的意思,幕府隻拿漢城及其周邊作為直轄,其石高一共是120萬石。”

    看著伊達政宗微微頷首,德川賴宣就繼續了下去:“京畿道除漢城以外的其他地方,共計150萬石,將分配給鬆平參議(結城秀康長子忠直)、在下、賴房(家康的兒子)和秀忠兄長的兒子,家光。

    接下來,和對馬島隔海相望的慶尚道(釜山),總共石高100萬石,將分配給榊原、本多、井伊等家。慶尚道西麵的全羅道(光州)總石高95萬石,封給前田家。忠清道85萬石封給毛利家、江原道85萬石封給島津家。鹹鏡道120萬石,封給上杉家。平安道200萬石,封給伊達家。最後一個黃海道,大約有145萬石高。兄長的意思是,這塊地盤由幕府代管。待得和明國達成和平協議後,用來封賞海軍的將士。”

    雖然臉色一直笑眯眯的,但伊達政宗內心已經是一片驚濤駭浪。

    “雖我一直都不斷的提醒自己,現任公方殿下是須佐能乎護衛降生的,千萬不能看。但是現在看起來,我還是看了公方殿下啊。”

    為什麽伊達政宗會這麽想呢?

    因為在關於朝鮮土地的分配上,德川義直可謂是把日本各大名的具體情況和需求利用到了極致。

    首先,幕府掌控漢城和京畿那是經地義的事情,這個大家都沒話。但德川義直厲害就厲害在,他把慶尚道分給了榊原、井伊等譜代:在朝鮮半島上的日本人要想撤回日本本土,慶尚道的釜山、蔚州都是必經之路。也就是,譜代守在這裏,外樣大名們能不能回日本,或者外樣大名們在日本本土和朝鮮的封地上進行往來,都被幕府掌控住了。

    但是呢,你還提不出反對意見。為啥呢?這是朝鮮半島的地形決定的。

    整個朝鮮半島都是以山地為主,而且這山地是東高西低。在這個大家普遍把耕地等同於財富的時代,半島上的膏腴之地,自然是以平壤為中心的大同江平原和以漢城為中心的漢江平原。在幕府拿走了漢江平原的時候,大同江平原和平壤封給了誰呢?伊達政宗!

    德川義直有這麽好心?當然不是了。其根本原因在於,這個時代的朝鮮還沒有如後世那樣分裂。所謂襖,其麵積都很大。而所謂的平安道,它的範疇是從大同江北岸一直到鴨綠江南岸!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