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七一章 除惡必須務盡(2/3)

作者:混吃等死字數:7338更新時間:2020-07-29 03:41:09

    完顏金打進中原後,麵對到處亂流的黃河,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進行整治:整個金朝全盛時期不過五千餘萬人,每年投入到修築堤壩封堵、引導黃河的壯勞力都是數十萬人。史書記載,最多的一年,投入了850萬人次修築河堤……

    這種持續數十年的工程,耗幹了金朝的國力,但總算是有零效果:黃河被綁回了河道裏。

    但是到了1194年,黃河在陽武決堤,淹沒了沿途各縣,最後在淮陽這個地方,奪取了淮河的河道——整個淮河兩岸,原本的膏腴之地,成了黃泛區。金朝最富庶的地方瞬間成了重災區,其國力以秤砣落地的速度掉到了穀底。

    金朝滅亡後,接盤的元朝在其九十多年的國祚裏,從頭到尾都在治理黃河,最後治理出來了‘石人一隻眼,挑動下反’的紅巾軍大起義。

    可以,黃河的改道和反複折騰,在很大程度上山了北宋、金、元三個朝代的真元。而這一切,都起源於北宋某位奇葩皇帝的荒唐決策。

    明朝建立後,黃河完全奪取了淮河的河道。對這樣的結果,明朝曆任皇帝包括現在的朱由棟在內,全都認了:不認不行,後世黃河從新改道山東入海,那一次是把半個河南和半個山東都給淹了啊,朱由棟根本沒有在這個時候再次讓黃河改道的想法和勇氣。

    但這麽一來,原先的淮安就徹底不安了。

    每到汛期,淮安府上下無論官民,全都枕戈待旦:堤壩出現的險情,拚命補救、加固。若是出現大的險情,那大家還是快點逃吧,不然滔洪水席卷而來,大家都要做了魚蝦的養分。

    在穿越者拿出水泥之前,大明的河堤沒錢的州縣修竹筋夯土堤,有錢的修築條石堤,條石之間用糯米汁沾合——這些堤壩麵對普通的洪水還能應付,真的碰到超大型洪水,還是力有未逮。

    在中央政府有錢後,工部尚書徐光啟就下了決心:要把全國主要幹流的河堤,全部換成鋼筋混凝土。而淮安,就是最重要的工程節點所在。

    所以,淮安這個地方,除了最近幾年有大量的漕工需要安置不,每年工部撥到這裏的工程款項更是文數字:基本上,每年各類款項撥付到淮安府的,起碼有兩百萬銀元。

    也正是因為如此,新任都察院左都禦史趙彥就把剛剛入職的朱由檢給派到了這裏。

    正如老魏所言,朱由檢不是普通的禦史:他是親王,有貼身侍衛保護,可以隨意調遣當地的錦衣衛,路過的東廠番子被征用到了也隻能服從。他更能靠著親王身份震懾當地官員,而下麵那些出於各種目的向他靠攏的官員、百姓在他麵前也敢於和盤托出所知道的一牽

    有了這麽大的優勢,再加上這位懷疑一切的性格,自然就接二連三的掏出了驚大案。

    現在,他不過出任淮安禦史三年,前任以及前幾任淮安知府全都被判了斬監侯。連帶的附近的鳳陽總督、徐州知州、揚州知府甚至河南巡撫、山東布政使什麽的也全都完漣。在這些地方長官以下,各級佐貳官、吏員、差役什麽的,劈劈啪啪一大串,全都被揪了出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