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七七章 農業未雨綢繆(1/3)

作者:混吃等死字數:6334更新時間:2020-07-31 08:13:41

    所謂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作為大明現在‘執政’的‘帝師黨’,其內部當然不是鐵板一塊:真要是鐵板一塊了,那就該朱由棟睡不著覺了。

    內部有派係了,自然就有爭鬥。如倪元璐、馬士英等饒就職,就是首輔和次輔在暗暗的別手腕:心高氣傲的袁次輔認為,他的學生能夠在已經發展了多年,社會關係複雜的淮安、長沙等地做出好成績。眼光長遠的溫首輔則認為,他的學生在一幅白紙上更能繪就宏大的圖案......

    對這些事,朱由棟全都知道,他也沒有出手阻止的意思:這是有序競爭,理當存在。隻要不是搞成為了反對而反對的黨爭就好。

    而且,適當的競爭,確實有利於解決現在大明存在的隱患啊。

    子曰:食色性也。生物存活於世,第一需求是吃,保障自己的生存。第二需求是繁衍,把自己的DNA傳下去,讓自己以另一種方式永存。這是所有生物的自然屬性,人類就更是如此。

    所以,解決吃飯問題,是朱由棟以及他的同行們,在各自國家首先麵對的第一個問題。

    大明此時的耕地麵積接近10億畝,即便按照平均每畝最低產量兩石計算。一年的收獲也至少在1200億公斤。然後以實行攤丁入畝以及新疆、蒙古、東北先後建省後,大明賬麵人口瘋漲後的1.8億計算,平均每人每年可以分到666公斤左右的糧食——無論如何都是夠吃的。

    但,理論隻是理論啊。

    冰河來了,現在大明北方常年受災的耕地麵積就已經超過了2億畝,南方有時受到洪澇災害的土地也不少,再加上華夏大地上頻繁的蝗災、病蟲害什麽的。大明的農業,現在真實的平均畝產值,哪怕加上那些高產作物的產量,估計也很難達到2石畝。

    然後近些年工業的興起,一方麵是大量土地被拋荒。一方麵是工廠增多,對原料需求的增多使得糧田改種經濟作物。使得糧田不斷減少,農業的勞動力也在不斷減少。

    當然,科技進步,社會發展,從事第一產業的勞力減少是大勢所趨,朱由棟也沒準備去限製。但後世的那些農產品大國,之所以用極少的勞動力就弄出來極多的糧食,可是有三大利器的啊。

    機械化、良種、化肥。

    而現在的大明,僅僅隻占了一個良種——這還是弱化版的。

    剩下的兩個,機械化嘛,朱由棟倒是覺得,若是這場遊戲持續時間很長的話,那在他的有生之年還有可能看到。而大規模使用化肥?嗬嗬,用21世紀農業專業學子的話,能造出核潛艇的國家,才有大規模生產化肥的能力。

    現代農業化肥雖然品種繁多,但最最基本的原料就一個:合成氨。而這種東西,是由氫和氮在高溫高壓下生成的——要能製造出這麽一個高溫高壓的環境,其反應爐的抗壓能力就必須極強,基本上和核潛艇外殼的抗壓強度一樣高——這是材料學的範疇,跟朱由棟擅長的醫學不沾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