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九零章 大明機構改革(2/3)

作者:混吃等死字數:6906更新時間:2020-08-10 03:45:10

    “樞相放心,我大明數十萬將士,決然誓死效忠皇上!但有宵作亂,必然頃刻間將其化為齏粉!”

    ......

    從魏忠賢和田爾耕那裏不斷得到消息,確認民間反對的聲音並不太大,而軍隊更是忠誠度爆表後,朱由棟的步子一下子邁得更大了。

    1629年11月,吏部尚書孫承宗上了《請拆分細化朝廷各部司》的奏章,大明的政體改革,終於進入了實質性的階段。

    有句老話怎麽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但是這話後麵還有一句話:上層建築對經濟的發展有重要影響甚至是決定性作用。

    大明現有的官製,真要追根溯源,可以追到隋朝。一千三百多年來,中華帝國雖然是在治亂循環的怪圈裏反複折騰,但好歹也是螺旋上升的。社會發展到現在,別穿越者不斷給社會加速了,就算沒有穿越者,這套起源於隋朝的三省六部製,也嚴重的阻礙了經濟的發展。

    所以,必須改。唯有在政體上改良了,才能給經濟進一步的鬆綁,大明的國力才能再次躍升。

    在巡遊下三年多的時間裏,朱由棟除了和熊廷弼長期通信,反複探討各部法案的修訂外。也和孫承宗反複就朝廷的機構設置反複溝通。不過,到底還是這次的變動實在是太大了,所以即便孫承宗竭力配合,這個事情最終還是等到朱由棟回京後,師徒二人坐在一起,花了五個多月的時間,才最終敲定。

    新的政改方案,首先改變的是中央政府的部門設置。

    皇帝之下,是內閣、樞密院、都察院、最高法院。四個部門分別掌管行政、軍事、監察、司法。

    內閣負責人由某殿大學士、首輔什麽的統一改稱為首相,首相有兩個副手,稱副相。首相的權力極大,在民政這一塊,文官五品以下的任免,單筆財政支出在100萬銀元以下者,首相主持召開內閣會議就可以單獨決定,不必再票擬送司禮監批紅——自朱元璋廢除丞相製度,大學士隻是顧問和參謀的狀況,到了這裏得到了改變。大明的文臣們再一次有了像唐宋的丞相們那般,在一些具體事務上有了獨斷的權力。

    這當然是朱由棟在立憲方麵得罪了文臣後,拿出來安撫文臣的措施之一。當然,做皇帝這麽多年,他也深切的感受到:哲學裏的重點論是真理,什麽都要管什麽都要抓是可以的,但這麽做很可能是什麽都做不好。適當的放出去一些權力,抓住更重點的東西,才符合取舍之道。

    首相與副相之下,是各部尚書。但是現在,大明徹底廢除了三省六部製,而是改為了帶有濃厚穿越者風格的近代政府製度。

    吏部拆分為人事部、勞動部。前者掌官員考核升遷任免,後者主要負責社會保障。

    戶部拆分為財政部、稅務總局、農業部、工商總局、商務部、審計總署。

    禮部拆分為教育部、外務部,專門負責接待外賓的鴻臚寺並入外務部。部分禮部人員與太常寺、光祿寺合並,成立新的禮儀總局,負責國家內部各項典禮的安排籌備工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