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四八章 護國公八大王(2/3)

作者:混吃等死字數:8166更新時間:2020-09-24 08:17:41

    所以,孫傳庭來了美洲大半年後才選擇在利馬揚旗,這事先的工作還是做得極為細致的。

    選擇利馬,一是這裏農業、漁業出產足夠多,可以養活很多兵。二是地理位置極佳,在這個時代,不管是穿越亞馬遜雨林,還是翻越安第斯山脈,都是非常要命的事情。可以說,隻要製海權在手上,利馬就不會受到敵人太大規模的進攻:地理條件限製了敵人的後勤運輸,自然就限製了入侵敵人的規模。這第三嘛,當然是因為這裏的白銀和黃銅產出足夠大,大到西班牙丟不起!大到西班牙明知此時製海權不在手上困難極多,卻仍然要迫不及待的派出主力部隊從陸路前來攻打。

    在去年的五月,拉伊蒙多和克倫威爾先後接到利馬陷落的消息後都覺得十分牙疼:隻要本方海軍沒有麵對大明海軍戰而勝之的實力,那從陸上靠著士兵的雙腳走到利馬是非常痛苦的。

    但,再牙疼也得集中兵力慢慢靠過去:還是那句話,那地方每年單是為西班牙提供的白銀就高達15萬公斤以上。用來鑄造成每枚含銀量25克左右的雙柱,起碼是600萬枚:這不是簡單的600萬元財政收入,它是新增量,投入市場後,以今日歐盟經濟的規模,起碼可以撬動近一億的市場流通資金!

    所以,利馬及其周邊礦場,必須盡快拿回來!

    1636年的6月,兩人在裏約熱內盧會晤後就商定:北方的拉伊蒙多率軍先挺進到基多(後世厄瓜多爾的首都),然後沿著太平洋海岸線向南逼近利馬。而克倫威爾的南方軍團則是需要橫穿整個南美大陸,然後翻越安第斯山脈,之後在利馬附近與拉伊蒙多會師。

    雖然就路程看起來,克倫威爾的路線要比拉伊蒙多長很多。但實際上得益於南美洲發達的水係,克倫威爾的後勤補給線比拉伊蒙多要輕鬆多了:也就是翻越安第斯山脈比較麻煩一些。

    兩人聚集起來的部隊加在一起超過了十萬:這裏麵,約莫有四萬七千多人是來自歐洲(蒂雅在美洲起事後,菲利普先後派了兩個兩個批次的援軍,第一批次是四萬以原歐洲雇傭兵為主組建的兩個師,第二批次是西班牙最精銳的近衛二師一萬五千人。六七年下來,經過多次戰損後,這三個師也先後損失了七千多人)。

    除此之外,剩下的五萬多人,就是西班牙在美洲大陸召集當地人組建的部隊了:有歐印混血兒,也有印第安人,也有黑奴。和前麵的四萬多人比起來,這批部隊雖說都有西班牙人出任軍官,裝備什麽的也還可以。但毫無疑問,不管是戰鬥力、戰鬥意誌以及忠誠度啥的,都遠遠比不上歐洲本土派來的部隊。

    而在孫傳庭這邊嘛。本來呢,所謂印第安人,不過是西班牙人對南北美洲大陸土著居民的統稱。實際上這塊大陸上的土著,起碼操著兩千種以上的語言,彼此之間都不認為其他族是自己的同族。

    但是西班牙殖民美洲這一百多年,對當地人殺的太多,壓榨得太狠。以至於諸多的本地土著漸漸的有了統一的認同感!當大明在這裏堅持了十餘年的遊擊戰,使得整個中南美洲的印第安人看到西班牙人也不是無敵的後,他們心裏的想法慢慢的就有了改變。

    所以,當印加王國的旗幟再一次飄揚起來後,整個美洲大陸,聽到這個消息的印第安人在情感上都有了明顯的變化。然後就是:拉伊蒙多和克倫威爾的調動,根本就瞞不了孫傳庭。

    針對對方東、北兩路對進的策略,孫傳庭的部署是:李自成的第三師在北線依靠狹長的地形進行節次抵抗。本方的第一師(大明正規軍)和第四師集中優勢兵力,力爭吃掉克倫威爾的這支軍隊,然後再主力回轉,吃掉拉伊蒙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