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七零章 大戰一觸即發(2/3)

作者:混吃等死字數:8120更新時間:2020-10-16 08:16:49

    “兩位居然還有心思笑鬧?在下看你們帶的人不多啊。這點人,隻怕不到三千吧?”

    “老兄你看錯了,真正的戰兵隻有一千餘人,剩下的兩千人是給我們運送彈藥的。”

    “啊?那可怎麽夠?”

    “一千人肯定不夠了,若是再加上一萬錫克人呢?”

    “錫克人的戰鬥力倒是值得信賴,不過這一萬多對二十萬?”

    “哈哈哈,盡夠了盡夠了,也不看看這開伯爾防線是誰修的。”

    所謂開伯爾山口,其實是興都庫什山脈中的兩條河流形成的河穀與周邊山脈的總稱。也就是說,他其實就是兩側為山地,中間為河間平地的一道峽穀。

    這道峽穀全長53公裏,周邊的山地相對高度不算太高,一般的山頭比下麵的河穀也就高個一百來米。整道峽穀平均寬度1000米左右,最窄處近600米。由於河穀之地相對溫暖,加之周圍的大山擋住了寒流。所以這道峽穀全年都可通行,不會出現大雪封山的情況。

    簡而言之,在這裏修建防禦體係,比華夏修長城簡單多了。但真要說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嗯,起碼和劍閣這一類的關隘比起來,它是遠遠不及的。

    1634年年末,溫體仁親自來到這裏,然後讓大明的工程師們根據這裏的地形設計了一個規模宏大的防禦體係。之後三年,印度總督府的大部分結餘,都被投入了這裏。到了此時的1638年5月,雖然整個工程尚未完工,但單就已經可以使用的部分,就已然可觀了。

    整個開伯爾山口防線,其核心是這道峽穀的最窄處:在這個不足600米寬度的截麵上,大明在這裏修建了一座用鋼筋混凝土澆築起來的小城:溫體仁為其取名為張巡寨。

    在張巡寨之前,是三道戰壕、鐵絲網、地雷陣以及各類碉堡組成的防線。每一道防線裏,不過幾百千把米的橫截麵上,老溫作為一個文臣,也是深度的火力不足恐懼症患者。所以各塞進去了十二門150mm要塞炮。

    考慮到從白沙瓦到這裏雖然隻有短短的十幾公裏,但是這麽短的一截距離,海拔急速上升,由此導致這十幾裏山路運載重裝備及其困難。所以,溫體仁當年規劃這個防禦體係的時候,在張巡寨的後麵,還修建了南霽雲堡和許遠堡,這兩個堡壘,一方麵是鋼筋混凝土澆築的軍事要塞,一方麵也是大型倉庫——儲存了大量的彈藥和糧食。

    峽穀內的防守是如此,在峽穀上的山脊上,老溫也在多個險要地段修建了重機槍火力點和各種大小不一的炮台。總之,這個防禦體係,用老溫的話來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誇張了點。但隻要有一萬人固守這裏,隻要守禦者意誌堅定,敵人便是十萬二十萬,也休想從這裏越過。

    當然,明軍在印度的總兵力是有限的,所以毛文龍和李永芳隻派了一個營來這裏。真正的防守主力,還是錫克人。

    “本校是曹變蛟,這位是左夢庚,請問怎麽稱呼?”

    “尊敬的兩位大明少校,我是錫克王國第一師師長辛格。奉溫總督和我國陛下的命令,率領第一師全員一萬三千人來此聽從你們的調遣。”

    “哈哈,那本校就不客氣了。辛格師長,這是開伯爾防禦體係的總體鳥瞰圖,請貴師的參謀部根據圖紙分配兵力。這項工作,一定要在明日下午六點前完成。明日晚上吃過晚飯後,我們和您,一起對每個防禦點進行檢查。”

    “如你所願,請放心,我們錫克人承蒙大明恩賜有了自己的國家,一定會為了本國獨立地位的維持和大明的恩德而奮戰到底。”

    ……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