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四五章 地方官的共性(2/3)

作者:混吃等死字數:7676更新時間:2020-12-30 08:12:42

    “方伯說的極是,不過,除了電力的使用讓工廠效率提高外。這材料學上的進步也進一步促進了鋼廠的生產。方伯請看,懸係坩堝的纜繩,能夠承受二十五噸的重量不說,還能在一千度以下的溫度內保持性狀穩定。新的坩堝則能夠承受三千度的高溫,如此才能保證鐵水能夠加溫至沸點……”

    “是啊,所以當年皇上說,科技這個東西,剛開始的時候可以單兵猛進,但越到後麵,越需要各個行業的配合。那個,劉廠長,今年的鋼軌生產任務,應該沒有問題吧?”

    “方伯放心,隻要生鐵、煤炭、電力這些跟得上。朝廷今年下發的生產任務,三千公裏的標準鋼軌,絕對能夠如期完成。”

    “那就好,哎,西賊斷了我大明與印度的海上貿易,這麽多絲瓷茶,全都要靠這條蘭新鐵路走西域。甚至現在連南洋的香料,也要先運送到西北,然後再啟運到歐洲……蘭新線,早就不堪重負了。所以,修建複線,勢在必行啊。那個,劉廠長,你廠子裏還有什麽困難沒有?本官和布政司的諸位同僚都在這裏,能夠做的都給你做了。”

    “其他的倒是沒有什麽,畢竟方伯都讓蘭州城拉閘限電,將所有電力保證鋼廠運轉了嘛。隻是這煤炭……方伯容稟,我甘肅有煤,但是產量普遍偏小,煤質也比較差。為了保證鋼水質量,每一批次的煤入廠後,我們還得挑撿一次……方伯,這生產任務是如此的重,廠子裏還要分出大量的人力來做這個……卑職想著,是不是方伯出麵,為我們協調一下山西布政司或者蒙古自治區,他們那裏的煤,量多質優啊。”

    “嗬嗬。”大明的官場裏有一個傳統:不到萬不得已,不以官員的現有職位稱呼他。比如吏部尚書,就不應該叫尚書,而應該稱呼他為“大塚宰”——這種以古官職稱呼本朝的官,既顯得高雅,也是明朝官場的習慣。

    具體到方伯這個稱呼來說,其本意當然是一方諸侯。但實際上在明朝,指的是布政使:雖說在明朝中期開始,往往巡撫、總督才是一省最高官職。但那兩位是中央派下來的,所謂的組織關係都在吏部(人事部)。官籍在省上的最高官員,還是布政使。

    而這位甘肅布政使,姓何名騰蛟,在曆史本位麵上,也是一位名人。

    當然,這個時代,大明的國勢已經被朱由棟徹底扭轉了。何騰蛟也不用如曆史本位麵那樣與大順軍餘部虛與委蛇,更不用壯烈殉國了。

    他是在天啟二十三年出任甘肅布政使的,上任之後他就敏銳的發現:老天爺這些年都不給北方人麵子,甘肅已經持續幹旱多年。緊靠著黃河的農業和畜牧業都是掙紮求生,其他地方的第一產業,幾乎都完了蛋。

    還好,蘭州這裏有個直屬於大明重工部的大型鋼鐵廠。得益於這些年大明瘋狂的修建鐵路,蘭州鋼廠出產的鋼軌一直都是供不應求。整個鋼廠的職工在天啟二十三年的時候就已經達到了三萬餘人。

    這三萬餘人,連帶家屬子女,形成了一個約莫十五萬人的大型廠區。而依附在廠區周邊的各種小攤販,學校、醫院、金融機構、娛樂設施等,加上這些人的家屬,零零種種差不多二十餘萬人——這個時代的蘭州城區,攏共也就二十來萬人啊!

    這個鋼廠,除了直接養活了蘭州城裏的二十餘萬人外,還間接的養活了甘肅的幾個小型煤礦和小型鐵礦,也因為有了這個鋼廠,所以朝廷才投資在蘭州修建了火電廠。然後這個火電廠又養活了更多的煤礦和更多的人……總之,一個鋼廠,帶動的是將近五十萬人的生計——而此時作為一個新生省份,整個甘肅的戶籍人口才堪堪過了三百萬。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