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六五章 戰略就是調動(2/3)

作者:混吃等死字數:7760更新時間:2021-01-19 08:15:54

    再具體一點,從新疆出發,沿著倫納河河穀西進,在倫納河的發源地繼續向西,找到錫爾河的發源地後,就進入了費爾幹納盆地——這是一塊錫爾河貫穿通過,被錫爾河及其各條支流滋養,氣候適宜、物產豐富的盆地。在21世紀,這塊盆地以兩萬平方公裏的麵積,主要依靠農業和畜牧業,就養活了600萬以上的人口。散是中亞地區難得的肥沃之土。

    而孫傳庭集群要打穿中亞,自然的就把進軍的第一步,選在了這裏。

    不過,在孫傳庭進入這裏之前,這裏的居民和牛羊,就被歐奧聯軍第一集群的司令官侯賽因,給全部撤走了。

    說起來,這位阿拉伯裔的將領,自三十多年前追隨易普拉欣以來,這一次,真是他遇到的最惡劣的局麵了。

    本來按照歐奧聯合參謀部的計劃,他這個集群一共是十五個師,22.5萬人。其任務是先駐守在巴基斯坦-克什米爾一線。待得大明的陸軍主力在印度登陸,與歐奧主力形成對峙後。趁著大明本土兵力空虛,走中亞,再次裹挾烏茲別克人和土庫曼人,進入大明的西北諸省份。以此完成對大明的背刺,逼迫大明抽調主力部隊前來堵缺。如此,就達到了調動敵人的目的。

    可是沒曾想到,這大明居然不按常理出牌。印度這邊還沒動手,中亞這邊卻先發兵了。而且根據大明進軍路途上觀察到大軍動向的星月教徒們傳來的情報看,這支大明軍隊的規模,至少不下四十萬。

    這就讓侯賽因非常鬱悶了:他這個集群的後勤基地可是設在拉合爾的。要提兵北上,禦敵於國門之外的話。就意味著他要翻越諸多山脈,走很遠的路——這對於兵力本來就偏少,而且按照事先的計劃是後發兵團,根本沒有得到多少民夫的第一集群來說,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所以,在集群內部反複商議,以及通過無線電與聯合參謀部反複溝通後。侯賽因這邊做出的決斷是:放棄費爾幹納盆地,大踏步的後退,拉長敵軍補給線的同時,也減輕本方的後勤壓力。

    當然,這種大踏步的後退不是無原則的。無論如何,撒馬爾罕這個鏈接波斯與中亞的交通要道必須守住,不然萬一中國人的大軍進入波斯,把奧斯曼軍團的陸上通道給切斷還是小事——反正現在歐奧聯盟,主要的補給都是從海上走。關鍵是這些年奧斯曼對波斯吸血吸得太狠,驕傲的波斯人早就對奧斯曼心懷憤懣了。也就是哈奇開斯機關槍威力大,讓波斯人敢怒不敢言罷了。若是把中國人幾十萬軍隊放進去?這個畫麵實在不敢想。

    撒馬爾罕不能放棄,同樣的,與撒馬爾罕近乎同一緯度的杜尚別也不能放棄——這裏是中亞進入阿富汗的要道。普什圖人雖然獨立建國了,但同樣被奧斯曼人吸血吸得極慘。若是把大明的軍隊放進去?

    所以,侯賽因在於聯合參謀部反複溝通後。做出的應對如下:本集群22.5萬人,加上約莫五萬人的土庫曼、烏茲別克騎兵部隊,重點守禦撒馬爾罕以及杜尚別,並等待從印度方向來援的十個印度師。

    總之,這場規模宏大的決戰剛剛開始,大明就在戰略上率先調動了敵人。

    不過,雖然兵不血刃的拿到了富饒的費爾幹納盆地,可麵對大踏步撤退到依托阿姆河的支流而建成的撒馬爾罕的奧斯曼兵團主力。孫傳庭集群的困難也隨之而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