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四章,露香園繡(2/3)

作者:齊東野老字數:7472更新時間:2021-05-30 15:50:28

    對於那幅關帝像刺繡,幾個專家的意見不統一。焦點就在於,這幅刺繡工藝手法很像是顧繡,但是其裝裱工藝,清朝中期的裝裱手法。

    陳老師問道:“沈瑜同學,我想聽聽你的看法?”

    沈瑜說:“這幅刺繡,有“露香園繡”款,鈐葫蘆形朱印。

    “露香園繡”,就是“顧繡”,是“露香園顧繡”、“顧氏露香園繡”的簡稱。顧繡源於明代鬆江府顧名世家,顧名世曾築園曰“露香園”。

    從存世的顧繡作品中,可以看到顧繡的創新與特點。顧繡的形象主體,以宋元名畫中的山水、花鳥、人物等傑作為摹本,故又稱“畫繡”。半繡半繪,畫麵均是繡繪結合,以繡代畫,畫中人物錦衣,是先上底色,後於底色上加繡作錦紋狀的;人物的麵部則是先繡後畫的,雲霧則隻用畫筆直接用色,而不加繡。

    顧繡針法多變,新意頗多,以針代筆,以線代墨,勾畫暈染,渾然一體;並巧妙地采用景物色澤的深淺、濃淡等各種中間色調,進行補色和套色,顯得畫麵層次豐富,色彩多樣。

    顧繡名家中,以明代晚期韓希孟的成就最高,咱們國家幾個著名博物院與博物館,珍藏有她的真品,可以作為比對的樣本。

    顧繡的技法精湛、形式典雅、藝術性極高,以傳統畫繡掛幅最為常見,這件關帝像即是其典型之作。”

    沈瑜說道這裏,停頓了片刻。

    旁聽的眾人,已經被他前麵一番講解,吊起胃口,急切的想聽下文。

    沈瑜理清思路,才繼續說道:“這件作品有顧繡的典型特點,可以判定為顧繡的真品,至於說它的裝裱的問題,我是這麽認為的,看這件作品的大小形製,其最初應該是屏風條幅類的形製,但是,在後來被改製過一次,所以變成了清朝中期的裝裱形式。我倒是認為,可以把這外層的裝表拆去,隻保留畫心部分,以它的本來麵貌來進行拍賣。

    楊老點了點頭:“我個人覺得不必拆,保留現狀上拍。我們這裏幾個人,對刺繡研究不多。從現有資料來看,刺繡應該是明代顧繡。我把資料發給博物院的同事,做最後判定。”

    彭經理走過來問道:“楊老師,那咱們這合同,應該怎麽簽呀?”

    楊老說:“就按明代顧繡,與明代的青金石雕簽約上拍。”

    沈瑜和彭經理幾人一離開,等待鑒寶的人,還有看熱鬧的人,更有議論的話題了。

    “真沒想到,這小夥子的兩件東西全是真的。”

    “不懂了吧,你別看他年輕,但是,那些專家對人家可是客客氣氣的。”

    “我聽工作人員說,這小夥子送來好幾件藏品了。”

    “你這消息聽誰說的?”

    有人故作神秘的說道:“我朋友家的孩子,就在人家公司工作。”

    有人聽到了沈瑜同學間的談話,把這事情給傳開了。

    有很多人悄悄地對常貝和萬燕指指點點,人們在談論中,時不時的捂嘴偷笑。

    常貝看到了這些情況,他感覺周圍看過來的目光中,仿佛都帶著惡意,似乎所有人都知道了自己的醜態。

    萬燕如坐針氈,原先有多麽風光,此時就有多麽丟人。她搖了搖常貝,示意他是不是可以走了。

    常貝正沒處下台階,找了個借口,向陳尚告辭。

    陳尚正向女兒詢問,沈瑜平日裏的情況。聽到常貝早走,也明白他此時的難堪,也好言安慰了幾句。

    沈瑜辦好手續,回到鑒定現場。恰好看到常貝和萬煙要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