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十章,翰林典故(2/3)

作者:齊東野老字數:6618更新時間:

    這時,王問說道:“我那裏有吳鬱生的書法,咱們可以拿來比對一下嗎?”回家去取是來不及了,隻能從隨身的手機相片裏,找出了一些資料。

    幾個喜歡書法的專家,也找到了相應的資料。

    幾種資料相互比對之後,終於確認,傳爐壺上的兩個字,是吳鬱生的落款。

    楊老笑嗬嗬的說道:“文人喜歡飲茶,也就與紫砂壺結緣。不少知名的文人都曾請製壺名家,定製自己專屬的壺具。既然可以肯定這上麵的兩個字是吳鬱生的號。那這把壺,應該是吳鬱生定製的壺。”

    眾人聽明白了楊老的意思。

    於老師說:“按照這個推測,這把壺,就是一件製壺高手與書法家合作的典範。”

    鑒定師傅中,除了楊老和於老師、陳老師之外,其他幾人並不擅長紫砂器皿鑒定。聞聽此言,也再次拿起壺仔細端詳。

    待到他們放下壺,其他幾位老板也好奇的湊了過來。

    眾人看過之後均是讚歎不已。

    劉壁雲劉老板,看過之後,似乎想到了什麽,像沈瑜的方向看了一眼。然後向於老師詢問:“於老師,您看這壺在市場上,大概是什麽價格呀?

    於老師和陳老師小聲商議了幾句,然後說道:“在市場上出現過的製壺名家和書畫名家合作壺,往往價格比較高。不過吳鬱生和俞國良兩個人的名氣沒有那麽大,咱們隻能說個大概的參考價。

    大概是80萬~100萬之間。”

    眾人神色複雜的相互看了幾眼。

    陳麗麗對沈瑜說:“恭喜啊,撿了個大漏。”

    沈瑜這時候隻想低調一點兒,隻能說道:“運氣,純屬運氣好。”

    眾人也都對沈瑜表示恭喜。

    董明不知出於什麽心態,問了一句:“於老師,如果這東西在拍賣會上,是不是價格會更高。”

    於老師說道:“如果碰到喜歡,或者說專門收藏這類物品的人,可能會把價格抬上去。”

    董明點了點頭,看向沈瑜的時候,發覺劉壁雲也看了過去。

    這兩人的眼神在空中一對,就各自分開。

    楊老說道:“大家也別把目光都放在價格上。今天真是巧了,加上沈瑜同學的這幅作品,咱們今天可是看到了三翰林的作品。雖然說,這紫砂壺算不上真正的墨跡,但也算是合作作品。說起來,這三翰林還有段故事。”

    他對王問說道:“王老弟,你是濱海收藏協會的會長。你給大夥講講,這三翰林還有一聖人的事情?”

    王問笑著說:“當著幾位的麵,我來賣弄知識,豈不是班門弄斧?”

    楊老說道:“王老弟,你就別客氣了。我們畢竟是外地人,來講本地的故事,那才是真的班門弄斧。”

    眾人一齊請王問說說三翰林的故事。

    王文推辭不過,就開口說道:“在濱海的前清遺老中,有三翰林之稱。其實,是後人從書法和名氣的角度評選出來的。分別是王旭和劉廷琛以及吳鬱生。剛才楊老已經講過了前麵兩位,那麽,我來說說吳鬱生。

    吳鬱生,字蔚若,又號鈍齋。出身於書香官宦之家,為嘉慶戊辰科狀元吳延琛之孫。光緒三年(1877年)授翰林,曆任內閣學士、禮部尚書、四川督學等。宣統時,任郵傳部尚書、軍機大臣,弼德院顧問大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