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十七章,仿古的青銅器(2/3)

作者:齊東野老字數:7416更新時間:2021-07-01 19:13:42

    沈瑜說:“我沒那麽小氣,欺負新人每個地方都有的事。”

    他們剛走到樓下,迎麵看見剛才在綜合辦公室見過的小分頭,領著兩個人走了過來。

    李科立刻迎上去打招呼:“王會長、寧理事,您二位也來啦!”

    沈瑜注意到,小分頭後麵的其中一人是王問,另一人相對年輕一點兒,應該是被稱為寧理事的人。

    王問是濱海收藏協會的會長,那麽那個理事,估計也是收藏協會的。

    張鞠沒有急著過去打招呼,示意沈瑜跟著自己離開。

    幾人迎麵而過的時候,她與王問幾人問好。

    王問回應的時候,看到了沈瑜。他先是怔了一下,然後恍然,做了一個隱蔽的動作,對著沈瑜輕輕挑起了大拇指。

    沈瑜笑著回應,跟著張鞠離開。

    兩人回到辦公樓,張鞠來到一處無人的樓梯間,悄悄地問道:“東西都看過了,說說你的結論。”

    沈瑜說道:“姐,我就實話實說了。青銅尊和青銅璽都是假的。青銅獸麵紋觥,是仿造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但不是當代的東西,我看應該是明代甚至更早仿造的,工藝很好。

    這三件東西,都想模仿傳世的青銅器,但是那兩件都有問題。”

    這個答案顯然出乎了張鞠的意料。她愣了片刻,才問到:“你的結論有依據嗎?”

    沈瑜說:“我是個大學生,說出去的話,未必有人相信,我也沒有資格開具證書。但是,我的判斷是自然有我的根據。

    咱們首先說青銅觥。它仿造的是商周時期的造型,鑄造十分精美。說它像明朝時期仿古的青銅器,主要是符合那個時期仿古摹古的審美風尚。因為是刻意仿古,所以在鑄造的時候,也盡量模仿了商周時期製作青銅器的辦法。

    但因為仿造的目的不同,所以那時候的工匠,在仿造的時候,沒有刻板的去複製,所以,在器型大小上略有差距,這個能辨別出來。幾家大的博物館有類似藏品,可以根據現有的資料來辨別。

    另外,這尊青銅觥鑄造出來之後,沒有入土,屬於傳世品,保存的非常好,鏽蝕與氧化相對自然。”

    張鞠點頭,繼續問道:“另外那兩件是怎麽回事?”

    沈瑜說:“那件青銅魚尊,模仿的是西周時期的青銅尊。從造型上看,喇叭口、長頸、鼓腹、高圈足,外沿撇,整個器型,非常端莊大方,屬於觶形尊。

    這種造型,在傳世的青銅器中,有非常接近的例子,一個是北方博物館藏的豐尊,還有首都博物館藏的寶尊。這兩尊屬於傳世的青銅器,和這個魚尊接近,隻要仔細比對,是能看出鏽蝕的差別。盡管這件魚尊的製作非常接近於西周時期的工藝。但是,因為造假者沒有實物參照,所以,仿品的重量與氧化反應,與真品終究有差別。”

    沈瑜緩了口氣,繼續說道:“再說那件青銅璽。它應該是中原之外的楚文化或蜀文化的東西。按照這個器皿的時間,當時的中原地區已經不再流行這種造型與紋飾,而在楚文化或蜀文化地區,還有這一類的造型裝飾在使用。

    最關鍵的是,我剛才上手試過,這件青銅璽仿造的十分精美,從鏽蝕到重量,以及整個造型的氣韻,仿造的惟妙惟肖。”

    張鞠奇怪的問道:“那麽,它的破綻在哪兒?”

    沈瑜說:“造假者為了讓仿品盡量接近真品,把部分銅鏽粘在仿品上,他們用的是真正的古銅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