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11章,金石鑒定技能(1/3)

作者:齊東野老字數:5306更新時間:2021-07-28 14:56:37

    何師傅聽了沈瑜的回答,先是一怔,然後感歎:“小沈臨摹古代繪畫都這麽認真。難怪你學收藏,能學的那麽快。”

    他沉思片刻,說道:“我們這裏有一些富陽連史紙、京仿紙,也有少量北方桑皮紙。你如果想用絲絹的話,時間太長的絲絹沒有,隻有幾幅從鬆鶴齋傳出來的生絹,我拿給你看看。”

    沈瑜等了一會兒,何老師和胡雲霞搬著一摞紙出來。

    他們把紙張,按種類在櫃台上擺開。這些紙都不大,最大的也就是30*60cm,明顯並不是生產規格,估計是幹什麽用裁剪剩下的。

    沈瑜一張一張的挑選。

    何年在旁介紹,這些紙一共有六種,都是論張賣,從十塊到幾十元不等。

    沈瑜檢查過每一種紙張,都沒有超過二十年時間。但是,為了保證修複材料盡量齊備,他將每一種紙都買了兩張。

    何年打開最後一卷紙。

    這卷紙張展開之後,沈瑜看到了紙張上,裱糊著一層絹,絲絹偏土黃色,並不是純白。

    何年解釋:“紙上裱糊的一層絹,是生娟,也就是也有人把他稱為耿絹。

    綾絹工廠在抽絲,編織綾絹的時候,要蒸去蠶絲上麵的蠶膠。這個時候的絹,是不能用來寫字畫畫的,因為它吸墨滋水太厲害,書畫家為了畫畫,就會在絹麵加膠加礬,絹就變成了類似熟宣那樣不透水的礬絹。

    這幾張絹類比較特殊,沒有加礬,當時的老師傅為了讓絹麵平整,就在絹的背後刷漿糊,又用蠶繭紙拖裱。”

    沈瑜仔細看看絲絹的細節,因為裱糊仔細,絲絹的經緯不亂,整體的厚度均勻,作為托紙的蠶繭紙是半透明狀態,比絲絹略大,當於一張大紙,托著一張小的絲絹。

    他看過絲絹的氧化程度之後,對何年問道:“何老師,我看這個絲絹的托裱時間,應該不到三十年。”

    何年點頭:“小沈眼力不錯。我們是十年前收到的這些絲絹,一直就沒賣出去。當時收這個的時候,是一位裝裱師父,從鬆鶴齋帶回來的。”

    沈瑜想了想,為了有備無患也可以買下來,於是問到:“這種絹多少錢一張?”

    何年說呃:“絹的尺寸是30厘米*60厘米,80元一張。”

    沈瑜將八張絹全部定下來。

    何年看沈瑜這麽痛快,當即讓胡雲霞找來了一個專門包裝宣紙的帆布包,幫他細細的將紙卷好。

    沈玉沒有急著走,繼續向何年谘詢:“何老師,我聽說,幾十年前,為了創作江山如此多嬌這幅畫。傅-抱石,關-山月這兩位大畫家,曾經用過乾隆時期的紙,現在還能找到這種老紙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