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33章,巴比鬆畫派(2/2)

作者:齊東野老字數:5082更新時間:2021-08-31 00:01:30

    粉狀顏料需要畫家自己重新加工製作。用顏料粉加亞麻油或核桃油,研磨成油膏狀,才能使用。所以,還要買類似於亞麻油,核桃油、馬蒂樹脂,達馬樹脂上光油等等。

    僅僅是油畫的材料,就花了他幾千大洋。

    除了油畫,還需要水彩材料。

    水彩顏料要求顏料粉更細膩,還需要用調配好的阿拉伯樹膠研磨,同時需要牛膽汁,粘稠劑,進行調和。

    總而言之,色粉,調和油、上光油,幾種樹脂光油、媒介劑、畫布畫紙、基底材料等等材料,裝滿了一個大提包。

    接下來,他去采購小提琴材料。這個比較難買,畢竟市麵出售的都是成品。

    最終,他在一家維修樂器的店鋪裏,買到了幾套小提琴的修複與備用材料,為了保險起見,他又買了一套製作小提琴與提琴弓的工具與材料。

    沈瑜回到旅店的時候,兩手各提著一個大提包,背上背著一個大包。酒店服務生看到沈瑜仿佛會移動的貨堆,急忙幫他把東西搬回房間。

    沈瑜拿了一點小費給服務生,關門休息片刻,把買回來的修複材料分類,開始為修複做準備。

    他先將所有繪畫材料納入修複空間,然後點擊消耗經驗值與材料,修複油畫與水彩畫。

    修複開始後,空間頁麵出現了兩幅畫的模型。

    由於沈瑜沒有填充畫框材料。所以隻能進行畫麵修複。他覺得這樣做,出現的最後效果應該更真實。

    油畫修複非常複雜。

    古典油畫是分層罩染技法為主。從最底層的畫布基底,到第一層用顏料畫的素描稿,再用透明顏料的罩染、渲染、刻畫,可能要經曆數道工序。

    修複空間顯示的過程,真實再現這幅畫的繪畫程序,讓沈瑜看到了每一層的作用與效果。

    沈瑜覺得有趣,觀看的時候特別投入。這種模擬展示,比看一些畫家創做過程更加理性。

    不知過了多久,沈瑜聽到提示音樂。

    他看向修複的第二幅畫,就是那幅水彩畫。

    水彩畫所用技法相對簡單一些,所以最先修複完成。

    他點開物品詳細信息,隻看了一眼,就心中狂喜。

    修複物品---水彩畫《楓丹白露的池塘》。

    作者:卡米耶·柯羅。

    時間:1836年。

    尺寸:26*47cm.

    他再次確認自己沒看錯,心中狂喜。自己居然得到了這位畫家的作品。

    自己學習風景畫的時候,還臨摹過他的作品。沒想到,有一天這位畫家的作品,出現在自己手中。

    關注過世界繪畫曆史的人,應該聽說過這位畫家。

    卡米耶·柯羅,高盧國,巴比鬆畫派領軍人物,被譽為19世紀最出色的風景畫家。

    巴比鬆畫派是1830年到1840年在高盧興起的鄉村風景畫派。因該畫派的主要畫家都住在巴離南郊約50公裏的楓丹白露森林附近的巴比鬆村,這些畫家的作品被合稱為“巴比鬆派”。

    沈瑜點擊虛擬頁麵,將圖片放大,仔細觀察這幅畫。

    畫麵內容並不複雜,畫家采用矩形構圖,近處池塘的水麵,倒映出樹木和天空。半透明和透明的色彩交相運用,偶爾還能看到底稿的筆畫。不同色彩累加交融,概括的表現了自然風光。

    這幅畫整體色調明亮,表現自然光線的變化,同時,畫家運用的筆觸手已經開始呈現羽毛狀,正是柯羅繪畫的特點。

    沈瑜反複看了幾遍,退出修複空間,開始考慮這幅畫的安排。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