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36章,斯式琴,瓜式琴,提琴弓(2/3)

作者:齊東野老字數:5776更新時間:2021-08-31 00:01:31

    沈瑜感歎:“古人說的真好,隔行如隔山,聽你們這麽一說,我覺得裏麵的學問太深了。假設,我是說假設,我想開始學習收藏小提琴,應該從那裏入手?”

    陳晨說:“那就從了解斯特拉迪瓦裏開始。因為是從他手中開始了改變。

    我曾經對斯式琴感興趣,看過相關資料,後世的人把這位大師的製作時間,分成了幾個階段,阿瑪蒂時期,實驗時期,黃金以及晚期。

    黃金時期製作的名琴最多。晚期的名琴少但是名氣更大。”

    沈瑜給陳晨倒酒,然後說道:“名琴是怎麽評價衡量的?”

    陳晨說:“1720年~1737年是斯特拉迪瓦裏的晚期,他已經七十多歲了。有收藏者與演奏家評論,這個時期的斯琴在工藝上已不是那麽的完美無缺,但是依然保持著超凡的音質。有些收藏者誤以為斯特拉迪瓦裏的晚期就是衰退期,這是錯誤的理解。

    斯特拉迪瓦裏很長壽,以最初的幾十年積累經驗,隨後的幾十年運用經驗並精益求精。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應視為更加爐火純青的藝術品。現在所知,這個階段他應該製作了有不下少50把小提琴、5把中提琴和15把大提琴。

    現在知道的名琴不多,我記得也不清楚。”

    陳晨邊回憶邊說:“大概有“羅德”、“約西姆”、“愛米利亞尼”、“薩拉沙蒂”、“帕格尼尼”、“威爾海米爾”,“海菲茲”等。

    有收藏者研究,1737年的“天鵝之歌”是斯特拉迪瓦裏最後一個作品。我剛才說的這些小提琴的名字,用了演奏家的名字,這說明斯特拉迪瓦裏後期的作品,同樣得到所有演奏家的鍾愛。”

    張琴看沈瑜聽得津津有味,就對說道:“沈總您稍等一下,我過去問一聲。”

    她走到餐廳經理那裏,不知說了什麽,很快,經理領著她去了音樂區。

    張小琴拿起一把提琴,調試之後,就開始演奏樂曲。

    沈瑜看到張小琴的操作,對其有了新的認識。之前,張小琴對給他的感覺,就是都市白領兼高智商,做事老練,但是,此時卻顯露出文靜氣息。

    他向陳晨詢問:“隻聽你說起意得利的名家,別的國家沒有名家嗎?”

    陳晨說道:“別的國家也有製作提琴的名家,意得利的大師最有影響力。例如高盧國也有幾位名家。另外,高盧國製作的提琴弓是最好的。”

    張小琴將一支樂曲演奏結束。

    沈瑜和陳晨一起鼓掌,周圍也有不少人跟著鼓掌。

    張小琴與經理說了幾句話,竟然帶著小提琴走了回來,笑著說:“好長時間沒練,手法生疏,獻醜了。”

    陳晨說:“我聽起來,你的手法一點兒都不生疏。對了,你怎麽把人家的琴拿回來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