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322章,18世紀的高麗青花瓷罐(2/2)

作者:齊東野老字數:4558更新時間:2021-11-10 21:39:37

    接下來,幾個鑒定師依次說了各自的意見。

    曲老師看到場中所有的鑒定師都說了意見,沈瑜一直沒有說話,就說道:“高老,幾位老師,咱們聽聽沈瑜怎麽說,他雖然年輕,但是眼力可不差。”

    高穀山也說:“沈先生,您也說說意見。”

    沈瑜急忙擺手,說道:“幾位老師已經說的很明白了,我就別狗尾續貂了。”

    簡老師說:“小沈,別客氣!咱們來一次,就是想集中大家的意見,得出結論。”

    沈瑜看到推脫不了,在心中反複衡量應該如何說。

    他也動過念頭,說瓷器是假的,但是,又覺得這麽做太丟人品。高麗瓷器在國內並不受重視,可以直接說明,自己多出點兒錢,應該能把瓷器買下來。

    他找好了說辭,就說道:“這件青瓷方瓶,從釉色判斷,非常像高麗青瓷。它的底足並不規整。我猜測,工匠的製胚方法,是用四個單獨的模具來形成每一麵,將它們壓在一起,然後添加頂部和底部。也有可能是將瓷土塑造成一個掏空的致密立方體。

    有了這個猜測,再參考氧化程度,可以判斷,青瓷方瓶是應該是19世紀,大概是清朝中後期的高麗瓷器。”

    他的判斷並不出奇,但是所用的論據卻較為特殊。幾個研究員聽了之後,若有所思;也有人搖頭,表示不讚同。

    沈瑜指著龍紋青花罐說道:“這件瓷器,可能也是高麗瓷器。

    我考慮了幾個原因。在世宗國王統治時期,約1418-1450年,高麗的宮廷在光州下遊建立了自己的燒窯中心,靠近粘土山,有森林為窯提供燃料,有水用於運輸。這個罐子是由白色高嶺土製成的,這種高嶺土可能是開采於漢江沿岸的丘陵地帶,以其清澈和潔白而聞名。

    這個大罐的胚分成上下兩半,在中間接縫處連接起來。大多數大罐子在燒製過程中會下垂。相比之下,這個罐子達到膨脹與逐漸變細的對稱性。這需要很好的燒造技巧。

    用青花描繪的圖案,很有特色。爪子分開很大,身形繃緊有力,有一排排波紋狀的精心連接的鱗片。龍的頭做出咆哮狀態,眼睛凸出而炯炯有神,鬃毛高高豎起,胡須蓬亂有種威嚴的感覺。但是,與國內青花瓷器上的龍紋,又有一定區別。

    關於青花呈色的問題,我想,這是青料不同造成的。但是,這件青花瓷的形狀和裝飾,很明顯受到了明代嘉靖和萬曆時期的官窯青花瓷影響。

    所以,我判斷,這件青花瓷是18世紀的高麗瓷器,其風格受到了明代瓷器的影響。”

    他的觀點說完,有人同意,有人搖頭。

    一位研究員說道:“沈瑜說的有道理,但是,高麗青瓷與高麗青花瓷在我們國內的數量太少,也沒有標準器作為參照,很難讓人信服。”

    沈瑜心想,你們愛信不信。他說到:“這隻是我的一點不成熟意見,不能作為參考,大家聽聽就算了。”

    他說完之後,就不再說話。之後的討論中,一共七位鑒定師,得出了幾種不同的意見。

    大家都看向高穀山,等著他做出選擇。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