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72章,1480年的作品,你怎麽看?(2/2)

作者:齊東野老字數:4932更新時間:2022-07-15 14:12:00

    他拿出作品,指著幾處細節給紀磊看。

    “畫家在技術和創意的保證下,通過綠色的柔和背景,凸顯人物肖像。你仔細看肖像麵部,這種效果是用分層罩染的技法塑造出來的。”

    紀磊湊近畫麵,分辨著沈瑜所說的特征。

    “人物的麵部、手和祈禱書有極其豐富的細節,說明畫家在沒有攝像技術的情況下,有著捕捉造型的高超技巧。

    他用在液體介質與顏色融合,用來渲染五官和麵部,現在隱約能看到小心謹慎、斷續的筆觸。畫家觀察到了肖像原型的特征,並且展示在畫麵中。

    人物的陰影部分,是用快速和大膽的陰影線連接起來的,更有意思的是,麵部的部分輪廓,似乎是從一個更側麵的角度調整過來的。

    畫家應該是修改了肖像頭部的角度,以給人一種更直接凝視觀者的感覺。其實有很多繪畫會給觀看者一種感覺——畫中人在看你。畫家在畫中做了一種嚐試,通過調整麵部的脖角度和比例,來實現目的。”

    紀磊的視線離開畫麵,剛在目不轉睛的觀察,讓眼睛不舒服。

    他快速眨眼,同時說道:“我也發現過這種現象,但是,沒有仔細考慮過為什麽。聽了你的說法,從藝術的角度來判斷,這筆買的的確不虧。你認為這幅畫是什麽時期的?”

    沈瑜因為還在出租車上,不想說的太詳談,就說道:“回酒店之後,咱們再慢慢說。”

    ……

    沈瑜泡好茶,紀磊把繪畫依靠在架上。兩人坐在椅子上,邊喝茶一邊欣賞繪畫。

    紀磊看著這幅畫,良久之後,問道:“你看古玩很有一套,有沒有什麽鑒定的竅門兒,能不能對我說一說?如果牽涉到秘密,就算我沒說。”

    沈瑜笑著說:“我買古玩,很多時候是憑著直觀的感受,然後再理性的去判斷分析,如果說一定有竅門兒的話,其實就是老聲常談的三維鑒定。”

    他的鑒定法其實是兩種,一種是自己的知識,另一種是遊戲的判斷。他不斷提升中也有了一些經驗,這個名字是剛剛自己想出來的。

    紀磊好奇的問道:“怎麽講?”

    沈瑜說:“第一是傳承有序,對古玩出處的鑒定,第二是目測,第三個就是科學的驗證。”

    首先是“出處”研究,以眼前的作品為例。追蹤從藝術家完成作品,一直到今天的轉移記錄以及其他相關的佐證,包括有關著錄。有的研究者還認為,應該包括作品的原初語境,也就是作品的第一身份感。當然,並非所有的藝術品都有詳盡的證明材料,需要尋找其他佐證材料以驗證出處,或另有結論。”

    紀磊接著沈瑜喝茶的時候,問道:“著錄與證據未必一定可靠,在購買古玩的時候,來不及翻閱大量的書籍。”

    沈瑜說道:“你說的沒錯,所以還需要憑借眼力與直觀感受去判斷。尋找藝術家創作性情,作品技法、風格等特點,對於這些特點的把握,有時會體現為直覺的反應。

    這樣的直覺反應,未必有多少理性的成分,但是有可能是極其敏銳的。

    比如繪畫作品。簽名是認定藝術品作者的重要依據。有些藝術家看重自己簽名的意義。但是,有些畫家不喜歡簽名,還有一些畫家簽名混亂。所以,簽名不是完全可靠的。”

    紀磊笑了:“眼前這幅沒有簽名的作品,你會怎麽判斷?”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