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75章,犍陀羅國的灰岩立像(2/2)

作者:齊東野老字數:4648更新時間:2022-07-15 14:12:38

    這個雕刻精美的雕塑,是從笈多風格傳統演變而來的,線條流暢,形態圓潤,充滿美感。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雕塑的珠寶配飾,臂章等細節,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時間。

    這類的雕像在幾個大博物館中都有收藏,可以作為考證……”

    辛卓快速記錄沈瑜的所說信息之後,問道:“沈先生,您覺得這件東西的價值應該是多少?價值也是我們的重要參考。”

    沈瑜想了想,說道:“這個很難用金錢衡量,隻能比較同類雕塑的市場價格,大概60萬~100萬美刀。”

    辛卓請沈瑜看自己做的記錄,是否有遺漏。

    沈瑜看過,覺得沒有問題,又去看有殘缺的菩薩立像。

    他對著雕塑看了良久,嘖嘖稱奇,轉身對張鞠說:“這件東西有意思,雖然殘缺。但是從雕刻風格和一些細節判斷,應該是犍陀羅國公元二世紀,或三世紀的灰岩立像。”

    辛卓的問道:“犍陀羅國是今天什麽地區?”

    沈瑜解釋:“古老的犍陀羅地區,橫跨現在阿富含東部和巴基斯灘西部。

    很長時間裏,那裏一直是重要的貿易和商業中心。它的地理位置,讓它可以接觸到來自東西方世界的商品和思想。所以雕塑的風格有文化融合的痕跡。”

    張鞠問道:“這是佛教的雕像嗎”

    沈瑜說道:“應該是菩薩立像。

    佛教建立後,孔雀王朝是這種信仰的支持者。公元一世紀貴霜王朝的統治,這個地區的宗教藝術才發生了變化。貴霜人是來自中亞大草原的遊牧騎兵。大約公元前160年,他們經過遷移,最終在犍陀羅地區奪取了政權。貴霜人允許他們的臣民有宗教自由,並接受當地的傳統,包括佛教信仰。

    在他們統治之前,佛陀藝術中是通過明顯的符號描繪的,在他們獲得權力後,第一批擬人化的佛陀形象開始出現。在犍陀羅,雕塑傳統仍然深受早期風格的影響。當地的工匠偏愛理想化的人物比例。

    咱們看到的這個雕塑,有卷發垂下,線條流暢的衣服。我覺得,可以與拉合爾博物館的一個較小的雕塑比對。所以,我認為這是廣義的菩薩立像。”

    辛卓問道:“這個雕像明顯是一個男子的雕像。你說他是菩薩雕像。為什麽不是佛陀雕像?從反饋回來的消息看,有人提出,這可能是彌勒的雕像。”

    沈瑜說:“從現存資料分析,佛教宗教的發展中,重心有所轉移。在犍陀羅時期的雕像中,菩薩的雕像越來越多。出現了盡管這個雕像與華國民眾熟知的形象有所不同,我說的是觀世音菩薩和彌勒佛的形象,但是,通過佩飾和具體的符號,可以做出判斷。當然,這是我個人的判斷。”

    辛卓又問道:“沈先生,您給這件雕塑的估價是多少?”

    沈瑜想了想,說道:“我隻能做一個估計。大約 60萬~80萬美刀。如果到了拍賣會上,它的實際價格可能更高。

    您想想,那位富豪要跑到港城來買,必然是有巨大的利益。”

    辛卓請沈瑜看過記錄之後,和沈瑜握手:“感謝您的幫助!這些信息,讓我們可以從不同方向查找嫌疑人的不法行為。”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