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90章,三選一,蓋盒與筆盒(2/2)

作者:齊東野老字數:4356更新時間:2022-07-15 14:12:43

    他指著畫片中心人物,說道:“這裏描繪的是商朝太師聞仲,這是他的坐騎墨麒麟。此類筆筒,多用文學作品所描繪之場景進行裝飾,首都的博物院有此類例子。”

    “我定下這件筆筒。”沉瑜說道。

    “好的。”潘明禮答道:“沉先生,您可以看看另一件筆盒。”

    他對筆筒並不是很重視,所以建議沉瑜盡快看另一件東西。

    沉瑜明白了潘明禮為什麽不重視筆筒,因為這個筆筒,這幅筆筒沒有款識。但是他判斷,這是明晚期的筆筒。所以,能買到筆筒就很滿足了,至於有問題的蓋盒,以及價值到頂的筆盒,就讓別人去爭吧。

    另一邊,南經理一直注意兩位買家的看的動作。看到沉瑜已經定下筆筒,再次湊到先生旁邊,“羅先生,筆盒也很好,您先看看?”

    羅先生已經看完了蓋盒的款識,當即說道:“這件蓋盒,我買了。”

    然後,意外的發現,沉瑜並沒有著去看另一件件筆盒,反而非常悠閑的在觀察手中的筆筒。注意到自己的目光,還笑眯眯的示意自己可以先看筆盒。

    羅先生還以微笑,拿起青花筆盒。

    羅先生拿起筆盒查看的時候,南經理小聲的介紹:“這是清乾隆青花夔龍紋帶蓋筆盒,有大清乾隆年製款。長方筆盒,模彷的是十三世紀後的中亞文具。中亞人所用筆盒,以金屬製,巧飾華麗,盒內分成三匣,可貯墨、剪刀、蘆葦或羽毛筆、修筆用之小刀。賣家的要價是八十萬港幣。

    這件青花如意紋筆盒,很罕見,未見其他例子。隻有我們拍賣行,曾經拍買過一件乾隆款粉彩花卉紋筆盒。”

    羅先生打開筆盒,看內部的情況。

    沉瑜雖然不想買,但還是借機會觀察筆盒。

    筆盒的造型的確受到了中亞文化的影響。

    他曾經見過明朝時期的筆盒,也記得看過資料,早於永樂年間,華國便以瓷彷製中亞筆盒。明朝至清初一直有燒造,內匣逐漸小巧,以配合國人的書寫喜歡。到了清代,飾紋更添祥瑞,如這件盒上就描繪了如意雲頭紋。

    所以,眼前的這件筆盒,應該是清朝製造的。

    羅先生看過筆盒之後,點了點頭:“這兩件瓷器,我都買了。”他看向沉瑜。

    沉瑜笑了笑,表示恭喜。

    羅先生發現沉瑜沒有和自己競爭的意思,有點意外,轉而以為沉瑜也看出了拍賣行所用的辦法,也友好的表示感謝。

    兩個買家平和的處理好事情,各自辦理手續。

    潘明禮在給沉瑜辦理手續的時候,還略帶惋惜的說道:“沉先生那件筆盒,是非常少見的瓷器,如果你有興趣,我會繼續幫你留意此類古玩。”

    沉瑜笑著說道:“我之前曾經見過明代的筆盒,沒有收藏的興趣。”

    詹妮特反應很快,看出沉瑜是真的不喜歡那件筆盒,於是說道:“沉先生,如果有別的目標,我會幫你留意。”

    沉瑜說:“我最近對宋元時期的木凋有了興趣,如果有這類的消息可以告訴我。”他接著對詹妮特說了宋金元三個朝代的具體時間。

    詹尼特記下之後,說道:“我明白了,我會幫你留意。”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