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113章,交換產生的盈利,回國(2/2)

作者:齊東野老字數:4518更新時間:2022-12-24 02:54:37

    他點開修複空間,看著頁麵上的圖片。圖片顯示出了正在修複中的長卷。

    長卷的開始是引首,因為殘破,無法測量尺寸。接著是畫心部分,這部分的尺寸是28×651cm。

    畫麵有殘損,但能看清楚主要的景物。全圖以煙波浩渺、春暖花開之江岸為始,繼之以峰巒疊嶂,丘壑縱橫,其間有崎嶇小路、棧道聯結,看到這裏,仿佛親身體驗到了雨過奇峰懸鳥道,雲開峻阪繞羊腸的遊玩感受。

    在畫家筆下,山中霧藹彌漫、煙嵐浮動,樓閣、寺院、行旅掩映於內,遠峰、雲海起伏於外,渾穆蒼茫、如夢似幻。

    卷末以水村幽居為結。沈瑜移動圖片,一遍遍欣賞全卷,既可以流連於畫家純熟的筆墨技巧,其勾皴點染,顯示了充分的自信。也能似體會人生之起伏波瀾,艱難困厄後,柳暗花明又一村般的否極泰來,循環往複,最終又回到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的禪境。

    這幅長卷,全圖所繪山脈景色,氣勢雄偉,境界闊大,其峻嶺逶迤,連綿不絕,同時,無論是宏大的章法,還是細微之處,都體現了畫家的把控畫麵的能力和底蘊。

    他看完這些繪畫部分,越發覺得,這幅山水長卷,可能是王翬的作品。

    沈瑜看過畫心,又看題跋部分。這部分的尺寸28×137cm。

    他由右向左,一字一句的辨認題跋內容,然後辨認真偽。雖然有殘破的問題,但是,從保留下來的內容,還是能認出大部分題跋。

    不計算損壞嚴重的部分,能辨認出的有翁方綱、顧鶴慶、馮敏昌幾人的題跋。

    其中最著名的當屬翁方綱,清代書法家,乾隆十七年進士,授編修。精通金石、譜錄、書畫、詞章之學。書法與同時的劉墉、梁同書、王文治齊名。

    還有一個人,留下的題跋內容較多——馮敏昌。字伯求,號魚山,乾隆四十三年(1778)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

    沈瑜看到資料中記載,馮敏昌此人工隸書,畫鬆、竹、蘭、卉,蒼秀絕俗。又嗜金石。但是,暫時沒有更詳細的信息,就記下這件事,打算等回去找時間再查一查。

    他從題跋之中,慢慢的梳理這幅長卷的遞藏關係。

    至於收藏者身份,沈瑜也無法全部知道。他隻能對照著收集來的資料,通過字跡以及收藏印,努力辨認。

    在這些收藏者當中,有一個名字引起了沈瑜的注意。

    安岐,清代藏書家、鑒賞家,曾經代納蘭明珠在淮南經營鹽業。這人家產豐厚,極喜收羅古籍、書畫。善書畫,畫學著作有《墨緣匯觀》4卷。

    沈瑜對照著收集來的資料,數了數安岐在長卷中使用的收藏印章,有“安氏書畫圖章”、“安氏子靜鑒定”、“儀周珍藏”、“思原堂”等。

    安岐去世後,他的收藏,部分歸於盛昱、端方等人。

    除了安岐,沈瑜還辨認出了一位收藏者——顧鶴慶。

    顧鶴慶,字子餘,號弢庵,因並善畫柳,人稱顧驛柳。著有《弢庵詩集》一卷,《偉雲堂詩鈔》一卷。

    這種辨認工作繁雜而且非常耗費時間精力。

    沈瑜沉浸其中,覺得疲憊才從修複空間退出,察覺機艙中非常安靜,大部分乘客已經進入了夢鄉。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