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226章,清末民初的瓷哨(2/2)

作者:齊東野老字數:4282更新時間:2023-02-06 15:49:28

    鹿欣問道:“一個小瓷哨,這麽貴?”

    沈瑜說道:“這東西雖然看起來不起眼,但是卻有很長的曆史。

    據考證,最早的由人類自製的能夠發聲的器具就是“塤”,塤在古代用陶土燒製,一般為圓形或橢圓形,有六孔,亦稱“陶塤”。

    吹奏塤,需要相對專業的人,聰明的先民在塤的啟發下,發明了一孔的哨子。初期使用杏核或者桃核在上麵開一個小圓孔,聲音尖利悠長,後來隨著製瓷的發展,隋唐時期,人們便依桃核或者杏核的形狀製成了瓷質的口哨。

    從隋唐開始至民國、近代,瓷質口哨有著較長曆史。”

    他指著木盒裏的瓷哨,說道:“這幾個仿品,就是仿宋代桃核形瓷哨與杏核形瓷哨。

    為了便於吹奏,古人又發明了兩孔的哨子,一個孔用來送氣,另一孔則用來發聲,送氣孔小而直,發聲孔較大,而且裏麵有一定的氣流回旋的空間。送氣孔和發聲孔不在同一平麵。

    開始的一種哨子送氣孔是凹進去的,吹氣時,這樣氣流就不會外漏,此類哨子聲音比較迂回低沉。後來隨著人們習慣的改變,送氣孔一端就製成了凸出的樣式式。這種哨子氣流充足,聲音清脆。

    尤到了宋代,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繁榮,各類器物的製作工藝和考究程度達到了鼎盛。瓷哨,變成孩童喜愛的玩具更是種類繁多,形式多樣。至此也發達的地方,或者說隻要是有窯口的地方都大量燒造,先是手工的,慢慢有了陶模以後就開始用模具造。有十二生肖、人物、鞋子、魚、獅子、貓、蟾蜍、佛像等造型,戴一個哨子,不僅是一個玩具也是祈求吉祥之物。哨子,也就和傳統文化連接在了一起。”

    他打開電腦,調出自己找到的宋代瓷哨,有宋代觀音瓷哨、人物瓷哨、獅形瓷哨、魚形瓷哨、遼金胡人騎馬瓷哨、宋金胡人麵雙孔瓷哨、猴形瓷哨、宋代關羽造型瓷哨、貓形瓷哨等。”

    沈瑜拿起清末民初的瓷哨,說道:“到了清末,人們又覺得這種單純的哨音不夠悅耳,就發明了一種可以給裏麵注水的瓷哨,同樣是兩個孔,但是發聲孔下端變得較大,裏麵能夠容納較多的水,從送氣孔一吹,吹動發聲孔下麵的水,水的波動就會改變氣流的方向,這種哨子發出的聲音一般變化較多,相對動聽悅耳。

    這件民國雀形瓷哨,是白釉黑彩,高5.2厘米,胎質較粗,整體塑成站立小雀,底部塑成圓台狀,雀尾稍下垂,上半身施白色化妝土後罩透明釉,用黑彩點染出鳥嘴,眼及背羽,雖用筆不多,但形象生動自然,兩孔置於雀尾。

    類似的瓷哨可能是清末匠人,仿造磁州窯瓷器燒製,可以在其中加水。”

    鹿欣等沈瑜放下瓷哨,拿起來觀察。“這個瓷哨的造型,是不是有點歪了?”

    沈瑜說:“這是因為,在燒灶的時候,瓷哨略微出現了一點變形,所以價值也受到了影響。”

    他站起來,給瓷哨加水,讓鹿欣試著吹奏。

    鹿欣試了試,很快就能讓瓷哨發出清脆的聲音,非常有趣。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