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250章,宣德瓷器,博物館的特色(2/2)

作者:齊東野老字數:4478更新時間:2023-02-19 14:10:48

    雍乾父子對此種倭角雙耳瓶的鍾愛還可以從著名宮廷畫師郎世寧承命繪製的一幅《瓶花圖》中再度得到明確印證。畫中郎氏融合中國傳統畫法與西洋透視法,繪牡丹以色彩深淺來表現層次感,葉麵正反向背,葉脈勾勒寫實,極富立體感。

    其所用的花器正是青花纏枝牽牛花紋倭角雙耳瓶,清楚繪出兩側貼飾龍首雙耳,以高光強調瓷器晶瑩圓潤的質感,敷色極具光影效果。瓶內植插罕見並蒂連理的牡丹,象征祥瑞吉兆,平安富貴之意。雍乾父子對於宋元花道皆精通,非常重視對花器的選擇,此式倭角雙耳瓶別致可愛,自然深得他們歡喜。”

    說道這裏,於老師放下筷子,一手執杯,另一手比劃:“現存於各大公立博物館不乏數例雍正禦窯摹造的實物。這些摹仿宣窯青花瓶,與宣窯原物相比,體現出鮮明的自身特色。第一,高度不同。宣窯原物高度約在13、14厘米,雍正摹品則在23厘米以上。第二,紋飾布局稍有改動。宣窯原物中牽牛花纏布全器,雍正摹品則見二種:一種是雙耳附近裝飾牽牛花紋,更為接近原物。另一種是雙耳附近留白,使得整體視覺效果更趨疏朗清晰,如首都博物院典藏——雍正青花折枝蓮紋象耳折角方瓶。同時是在主題紋飾的基礎上加入了一係列輔助紋飾,例如口沿加入一圈規整的回字紋,將雲頭形開光花卉圖案安放在頸部和脛部,使得裝飾的層次趨於豐富,從而凸顯出十八世紀宮廷的雅致。

    第三,鋪首細節不同。宣窯原物鋪首下銜的吐水柱呈半圓式,雍正摹品則為扁圓式,鋪首模製清晰,所覆蓋的釉層比宣窯要薄,故顯得比宣窯鋪首清晰、規整。

    第四、整體氣韻不同。宣窯原物形製雖小然不失豪邁大氣。雍正摹品則少一份樸拙之氣而愈加規整端莊,體現胤禛審美性格文雅清秀的一麵。乾隆早年承襲前朝技法,亦曾少量摹製,風格與雍正者無異,唯寫款不同而已。

    雍正對倭角瓶的摯愛還體現在他對倭角瓶的創新之上。他除了摹造青花一種之外,尚見燒造黃地青花和各類顏色釉,例如有清雍正仿哥釉螭耳折方瓶,仿官釉四方折角獸耳尊。由此可見宣窯對後世陶瓷影響至為深遠。”

    說道這裏,於老師把杯子中的殘酒喝掉,沈瑜端起酒壺,準備添酒。

    於老師擺手拒絕。

    “小沈,這些就夠了。我今天借著酒勁,多說兩句。你的博物館,我已經來看過幾次,可以說,越辦越好。你也用心了。

    我琢磨,想要提升博物館的檔次,除了增加館藏,更要增加獨特的亮點。你不妨試著在某個方麵做到獨一無二。我今天說的瓷器,隻是提供一些參考。”

    沈瑜舉杯向於老師敬酒。

    他自己喝了一杯,說道:“於老師,謝謝您指點。不過,您可要經常來指點迷津。”

    於老師說道:“我隻是提建議,不想影響你的判斷。你以後收到好的古玩,我一定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