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投降,潼關城門大開。
新隋軍進城後,自是一番清理。
潼關既破,長安再也無險可守。
很快,李淵領著諸子眾臣,也負荊出城,請降。
趙秋聖心大悅, 封李淵為唐王……
李唐既滅,整個南北,已悉數重新歸為大隋之版圖。
但自隋煬帝起,戰亂多年,民生凋敝,民十不存一。
無論人口, 還是經濟, 斷然不能與戰亂前相比。
倘若再發展二十年,人口必然暴增。
但跋鋒寒絕不會給他這個時間。
不過,那草原上的情形,也好不到哪裏去。
常年征戰,草原的人口也已然驟減。
至於經濟,這個時代草原上的人放牧為生,又能有什麽經濟?
隻是,草原人口雖少,但人人從小騎射,兵源倒是不缺。
這一點,自是勝過中土。
可是,草原文明有其局限性,百工稀缺。
但其鍛造業早已崛起,其鐵製品甚至販賣到了西域各個小國。
直到跋鋒寒主政後,才逐漸管製。
隻是,草原的鍛造技術雖然多有發展,但和中土相比,還是相差甚遠。
更何況,鍛造業還須依靠諸多技術支撐, 與中土成熟的流水線相比, 也就不值一提了。
一統南北後,趙秋立即下了數道聖旨,斷絕與草原的所有往來,嚴禁鐵製品的銷出。
…
南北一統後,趙秋先命人將關隴集團的餘孽,悉數捉拿伏誅。
接著,再沒收了這些人的錢銀、糧食和土地。
這些貴族門閥,平日裏沒有少做惡事,家裏也沒少藏兵器鎧甲。
隨便一問,隨便一搜,便可羅織罪名下獄。
大隋朝廷以極快的速度統計南北所有的田地,接著出了布告,按人丁多少,平均分發給各家各戶。
各戶自種自產,按十分之二向朝廷繳納。
這會兒的百姓,心並不大,隻要有地種, 有糧食吃,便心滿意足了。
畢竟,自晉八王之亂以來,數百年的戰亂,能夠僥幸活命下來,並繁衍子嗣,已是萬幸。
是以,此舉,雖大傷地主階層的利益。
但就大眾而言,卻極為擁護。
趙秋從其它世界而來,自有一股殺氣,也有破盡一切,從頭再來的魄力,不懼一切,殺伐果斷。
他多次自破敗而崛起,早有不屈不撓的意誌,縱使今世的天命之子,也不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