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章 學校(2/2)

作者:子晨字數:4362更新時間:2018-10-12 21:25:41

    但這裏也不是沒有好處:是情人拍拖的天堂。多樹多草多美女;多山多水多樹林,原始生態園就有三個。每逢夏季,雖然生態園裏的蚊蟲蛇蟻很多,但人更多,不用說都是成雙成對的情侶。以至於學校白天掛出委婉的橫幅:學習請到生態園,生態園中搞學習。言外之意是學習之外的事情不要在生態園中進行。夜間便派出學生會成員進行掃描,一經發現不正常現象或是聽見異常聲音,便迅速抓捕歸案,但至今仍沒有一具被公開審判的案例,因為去生態園的多數的都是學生會成員。

    學校最大的亮點之一就是,這裏的老師比較年輕。因為這所學校還處在嬰兒期,建校不足十年。如果是一些老教師來授課反顯得不合時宜了,就像把年輕的姑娘嫁給八旬老翁一樣,把我們塞給五六十歲的教授,結局大同小異。一來我們有尊老的傳統,二來老少肯定沒有太多的共同語言,那上課肯定如在地獄中煎熬,難耐萬分,氣氛死沉,即使老師有講的興致,學生也沒了聽的情緒,學習效果何來好之說,這就違背了教學以學生學好為根本的目的。學校領導也從年輕過來的,考慮到這一方麵的因素,再考慮一下工資的問題,便花很少的錢,聘了一大群年輕的剛從大學畢業的學生,不過還好,多數都是比我們學曆高的研究生來教我們。雖然我們成了試驗品,可上課隨便些,熱鬧些,豐盈了我們青春的翅膀,體現了青春的活力,我們也就不說什麽了。

    可有的學科是年輕教師無法勝任的,比如古代漢語,枯燥無味,隻有教授級別的人才願意用比古代漢語更枯燥的滔滔不絕來講述,這樣就必須請個教授。而我們學校遇到這種情況,隻好向校本部去“借”,然後像對待國寶一樣倍加尊重,車接車送。我們這科的教授姓古,是個很有特色的人。用一首詩來形容:瘦骨伶仃身禦風,年逾半百氣爍朗。言語酷似普通話,其實神仙也不明,此詩為我們深所欣賞。主要是用了現實主義寫法,把我們抽象的教授描繪了出來。我們這位古教授講得每一句話,都是課本上或是古人的原創,但從他的嘴裏說出來就是他的原創了。比如:李煜《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到他這就成了“村發糗月何私了,網絲姿多嫂”,好像門牙的縫隙稍微有點大,漏氣一樣。其實這是老一輩先生們的共同點,他們教書的年代還沒有大張旗鼓的推廣普通話,今天能說到這種地步已然是很辛苦了。古教授講課一般都要用擴音器,而我就是給他拿擴音器的人。每次當我把話筒遞給他的時候,教授都會說一句話:賽賽。我也會有禮貌地回一句:不賽!而再難懂難辨的語言,當你聽了很長時間突然某天聽不到了的時候,也覺得當初的聲音是最易理解最是好聽的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