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四回 雁門關賞景多奇辭 點將台賦愁少弱皇(2/3)

作者:張寶瑞.字數:7788更新時間:2021-05-16 08:17:40

    幽徑當通西世路,古關何曾領戈戎。

    崖懸丹篆佛家字,關鎖天書宮闕空。

    卻憶前朝出征樂,山靈當日有誰雄。

    慈禧歎道:“小主瑾丫頭做的這首詩不錯,比起皇上、皇後做的詩有氣勢,不過詩到唐代是做絕了,清詩還是不如唐詩有氣勢。”

    皇家行列跨過淙淙的山溪,踏上峻噌的石磴,步履艱難地登上了雁門關。但見滹沱河,波光粼粼;鉤住山,巒映朝暉。真是天下九塞,雁門為首,雄關依山傍險,高踞鉤住山上。東西兩翼,山巒起伏。山脊長城,其勢蜿蜒,東走平型關,紫荊關,倒馬關,直抵幽燕,連接瀚海;西去軒崗口,寧武關、偏頭關,至晉右嚴疆黃河邊。觀其形勢,確是外壯大同之藩衛,內固太原之鎖陰,根抵三關,咽喉全晉,勢控中原。

    關有東西兩門,皆以巨磚疊砌,過雁穿雲,氣度軒昂,門額分別雕嵌“天險”、“地利”二匾。東西二門上建有城樓,巍然淩空,內塑楊家將群像,在東城門外,有李牧祠。

    慈禧,光緒等人站在東城門外,見有古鬆數株,傲然蒼穹,鬆下豐碑巨碣,有的挺然龜跌,有的雜陳荒草,石獅子怒日睨視,石旗杆比肩爭高。憑高遠望,群峰紛遝,煙樹蒼茫,那如絲的白練滹沱河,似帶的黃絹桑幹水;俯瞰山穀,山坡上浮動的是白雲般的羊群……

    慈禧興致勃勃地往前走,出了關,喃喃地說:“這可能就是書上說的塞外了吧。”隻見一片空曠,滿地荒草,隻有塞北的風挾著小砂子,打在人的臉上,麻蘇蘇的有些發疼。眾人不敢正麵向北看,隻能側著身子,如果張著嘴麵對北方,風能噎死人。折回頭來,又回到關裏,往西側走,轎子隻能抬到半山腰,山上根本沒長什麽草,隻有灰黑色的石頭。靠山的東南角上,有一塊平坦的地方,方圓有幾十丈開外,中間有塊扁平的石頭,差不多有五,六間房子大。

    李蓮英湊過來說:“這塊大磐石就是傳說中的餘太君的點將台。”

    慈禧領著眾人上了點將台,往天上看,瓦藍瓦藍的,像靛染了似的深藍色。往西看,山巒起伏,綿延不斷,如萬頭猛獸在竄動。兩邊的烽火台,年久失修,已經塌毀了,呈現出一片荒涼的景象。

    慈禧喟然歎道:“想當年餘太君擂鼓點將,三關排宴的英雄豪氣,現在是一點也沒有了。”

    李蓮英勸道:“到哪說哪,別替古人憂樂了。”

    慈禧環顧一下四周,說:“本打算在這點將台上排午宴,可是風大,旋風刮起來,黃土、爛樹葉子全起來了,還是回去吃飯吧。”此時,她見大阿哥溥攜正一蹦一跳地逮螞蚱。塞外的螞蚱個頭大,深綠色,兩隻腳上帶刺兒,嘴上能流黑油。

    這個大阿哥是已亥年十二月進宮的,當時隻有14歲,他是端王爺載漪的兒子。端王載漪是有名的花花公子,聲色犬馬,吹拉彈唱,無一不好。他有一個好福晉,能說會道,八麵玲瓏,讓人處處滿意,常進宮侍候慈禧,很是得寵,說她夫以妻貴,一點也不過分。乘著戊戌變法失敗以後,光緒帝不得誌之際,她把兒子舉薦進宮。大阿哥溥攜絕頂聰明,學譚鑫培、汪大頭,一張口學誰像誰,打武場麵,腕子一甩,把蛋皮打得又爆又脆。對精巧的玩具能拆能穿,手藝十分精巧。可是他對人情一概不知,稍不遂意,便對天長嚎,誰哄也不聽。一個十五六歲的孩子,在宮裏使奴喚婢,嬌生慣養,要星星不敢給月亮。現在他悶在馱轎裏,除去吃飯睡覺以外,下不了地,一連幾天,怎能忍受得了,於是千方百計找消遣的東西。大阿哥馱轎裏有手鼓、嗩呐,馱轎後還添了一輛車,專為給他裝玩物的,籠子裏裝著兩隻黃色野兔子,車內有兩隻大黃狗,還有逮的油葫蘆、蛐蛐等。在大阿哥的眼裏,珍珠翡翠瑪瑙,那些冰涼幫硬的東西,吃不得,玩不得,算不得什麽寶物,真正的小動物,能玩,逗人喜歡,才算寶物。在懷來縣城時,小太監從外麵弄來幾隻野鴿子,大阿哥歡喜得連飯部不吃了。端王載漪處心積慮想讓兒子當皇帝,自己好當太上皇。俗話說,知子莫如父。兒子究竟是龍還是泥鰍,做父親的最清楚。正因為端王深知兒子不成氣候,自己若當太上皇可以為所欲為,但端王又自知德望不夠,於是就利用義和團扶滿排外,迎合慈禧的心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