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節(2/5)

作者:許開禎.字數:12302更新時間:2021-05-16 17:50:24

    怕在全國,你也找不出這樣一條街來。這兒賣的,都是從城裏收回來的舊貨,淘汰的沙發、家具、床。就連城裏人淘汰下來的舊衣服、舊襪子、破褲頭,這兒竟也花花綠綠地掛了半條街。幾年前,秦西嶽就是因看到了城裏女人的舊胸罩,開了洞的長筒襪,才緊急呼籲有關部門,取締這一舊貨市場。但他的呼聲卻遭到嶺西方麵的強烈反對:“我們也想賣新貨,可老百姓手裏得有錢啊,錢都供娃們念書了,穿的用的,就隻能省了又省。”

    想想大都市的繁華,想想城裏人的奢侈與浪費,再看看這兒的淒涼景致,秦西嶽的心,就像灌滿了黃沙般沉重。也就在這一天,他看到了更為刺眼的一幕。

    那道遮羞牆就建在離縣城十公裏處,一個叫高嶺墩的村子。這是秦西嶽他們在嶺西要看的第一站,市縣鄉三級領導陪同,介紹新農村建設經驗的是縣上一位副縣長,他指著三百米的長牆說,這是我們用文化占領農村的一種新嚐試,由於嶺西經濟條件差,電視還不是太普及,農民的信息量很少,建這堵文化牆,一是改變村子的落後麵貌,讓村民們以此為鏡,改掉生活陋習,特別是隨處堆糞土、隨處倒垃圾等不文明現象。重要的,還在於利用這堵牆,開辦宣傳欄、黑板報,向廣大農民及時宣傳中央文件和精神,宣傳黨的富民政策,宣傳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湧現出的好人好事。秦西嶽發現,牆上確實辟有專欄,全文貼出了中央一號文件,還有省市的黨報以及建設新農村的相關活動通知。在代表們的一片叫好聲中,秦西嶽沿著文化牆看了一圈,發現這堵牆建得特別有意思,它順公路而建,巧妙地借助牆體,遮住了高嶺墩村破爛不堪的麵貌。三百米的文化長牆,用材是講究的,中間二百米還貼了瓷磚,牆頂用金黃色的琉璃瓦鋪成,看上去很有幾分氣派。而後麵,則倒滿了生活垃圾,豬糞狗屎成堆地堆著。離牆不遠處,就是村民們低矮的房屋。牆跟村民們的房屋比起來,真是新舊兩個世界。礙於是第一次看到這牆,秦西嶽沒說什麽,但心裏,卻在犯嘀咕,這就是新農村建設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