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34章 兵進長安【三】(1/2)

作者:饒傑字數:4312更新時間:2021-05-20 21:57:01

    “任大人言之有理!”裴寂欣喜道,“以大將軍之威德,天下何人不願歸附呢?請大將軍遣任大人前去宣召各位關中豪傑!”

    “好!”李淵轉憂為喜,命任瑰攜書函前往各地招撫英雄豪傑,並授任瑰為銀青光祿大夫。

    任瑰見李淵如此器重自己,很是欣悅。接著,他又向李淵建言獻策:

    “為扼河東援兵,掠平河西之地,請大將軍遣義師從梁山渡黃河,直接進韓城。韓城令蕭造隻是個文官,又與在下有交情。若義軍而來,必定會望塵而降。攻下韓城,然後向蒲津、朝邑進軍,占領永豐倉。雖然這還未得到長安,但關中基本上就穩定了。”

    “任大人所言確是良策,望大將軍采納。”劉文靜認為任瑰建議極佳,便勸李淵道。

    李淵細細思量了番,認定薛大鼎的計策的確不錯,就采納了。接著,他又作了番周密的部署,命令王長諧、劉弘基、阿史那大奈等大將率領一支不足萬人的部隊從龍門渡黃河,向韓城進發,同時又令任瑰、薛獻兩隨軍前往招撫孫華、白玄度等關中賊寇。隨後,李淵又同文武官員們討論了回揮師河東的軍事安排,便宣布散會。

    次日,王長諧、劉弘基率軍直赴韓城,不一日就抵達城門之下。劉弘基見守城將士頗為鬆懈,便知主帥不善用兵,因而想乘勢強攻。然而任瑰卻以為不妥,用兵攻城必將損兵折將,殃及無辜百姓,遠不如兵不血刃而取城池高明。王長諧很讚同任瑰的建議,不主張立即攻城,而是圍而不攻,靜觀其變。劉弘基和阿史那大奈尋思了遍,覺得有道理,就不再言強攻一事,而是勒令士卒披堅執銳,包圍城池,好給城內將士以軍事和心理上的雙重壓力。

    當下任瑰和薛獻商量了一通,決定先去遊說孫華、白玄度等賊寇歸降唐國公。他們倆沒帶一兵一卒,隻各乘匹大馬,懷揣著李淵言詞懇切的信函,前往孫華處勸降。任瑰真不愧為舌辯之士,幾通促膝傾談之後,孫華便高舉義旗宣布歸順義軍。孫華在關內盜賊中最具影響力,他一舉旗歸附唐國公,白玄度等草莽英雄也紛紛投靠了李淵,願為他效犬馬之勞。

    李淵聞訊,欣喜不已,當即召孫華至壺口營帳密談,大加獎賞和撫慰,並拜他為左光祿大夫,封武鄉縣公,領馮翊太守。對此,孫華歡欣異常,對唐國公感激不盡。當下他便向李淵表忠心,準備調集所有船隻,以備義軍渡河之用。李淵聽後,緊握著孫華的手,又是一番肺腑之言,令孫華死心塌地,別無二心。這會兒對李淵來說,船隻相當重要,盡管河邊的百姓向義軍獻船的人每天都在一百以上,但這還不能滿足李淵的需求。說的也是,這渡河嘛,船多多益善。

    任瑰和薛獻成功遊說眾賊首歸順李淵後,又馬不停蹄地回到韓城營寨中。這時劉弘基等圍城將士已經有些不耐煩,人人急於攻城。任瑰顧不上休息,當即就上馬,立於城門之下,向城牆之上的守將喊話,請故交蕭造出來搭話。不一會兒,身披戰袍、文質彬彬的守城主帥就高高地站在城上。他俯身往城下一望,見是任瑰,大為喜悅。可一發現他身邊立著劉弘基、王長諧等反將不由義憤填膺,大罵任瑰背叛朝廷,為賊作倀,令人不齒。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