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80章 永樂大典出世(2)(1/2)

作者:我有九塊腹肌字數:4182更新時間:2021-09-16 15:21:29

    不少網友紛紛表示不知道《永樂大典》是什麽書籍。

    這時,有網友開始科普了起來。

    “《永樂大典》都不知道,你們的曆史是數學老師教的嗎?”

    “《永樂大典》是明永樂年間由明成祖朱棣先後命解縉、姚廣孝等

    “主持編纂的一部集華夏古代典籍於大成的類書。”

    “初名《文獻大成》,後明成祖親自撰寫序言並賜名《永樂大典》。”

    “全書卷,冊,約有3.7億字。”

    “這部典籍匯集了圖書七八千種。”

    “《永樂大典》內容包括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涵蓋了華國數千年來的知識財富。”

    “鷹國《不列顛百科全書》在‘百科全書’條目中稱華國明代類書《永樂大典》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這部典籍已經成為了華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

    “……”

    《永樂大典》編撰於永樂年間,曆時六年才編修完成。

    這部典籍是華國最為著名的古代典籍之一。

    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

    這部典籍的規模遠遠超過了前代編纂的所有類書。

    《永樂大典》作為華夏古代規模最大、最為成熟的類書,其價值遠遠不止上麵提到的幾點。

    即便是現存的殘卷,對華夏古代的文學、醫學、語言、地理等方麵也堪稱豐富的寶藏。

    《永樂大典》在永樂年間纂修完成後,隻抄錄了一部,叫做“永樂正本”。

    到了嘉靖朝的時候,由於擔心《永樂大典》有損,又重錄了一部,稱為“嘉靖副本”。

    因為兩部大典都深藏在皇宮中,沒有刊印,流傳稀少,在朝代更迭、內憂外患中被偷盜、搶掠、焚燒,“正本”消失了,“副本”也隻剩下400餘冊。

    《永樂大典》從編纂到毀滅的600年間,留下了許多傳奇故事和千古之謎。

    《永樂大典》纂成後,被放置在金陵文淵閣的東閣。

    永樂十九年,明成祖移都燕京,挑選了一部分藏書帶到新都。

    《永樂大典》在正統年間正式被放置在文樓中。

    永樂和萬曆年間,雖然都曾有人提議過刊刻,都因為“工費浩繁”沒有能夠實現。

    正統十四年,金陵文淵閣大火,《永樂大典》的所有原稿付之一炬。

    嘉靖三十六年四月,宮中失火,奉天門及三大殿均被焚毀,收藏在金陵文淵閣的《永樂大典》正本差點毀於大火。

    嘉靖四十一年,明世宗任命高拱、瞿景淳、張居正等人負責重錄《永樂大典》的工作。

    隆慶初年告成,原本歸還金陵。

    其正本繼續收藏在金陵的文淵閣,副本則收藏在燕京的皇史宬。

    可是到了清朝的時候,《永樂大典》的正本已經消失,而副本卻已經殘缺不全了。

    清朝鹹豐時期,外國佬入侵華國,翰林院遭劫掠,丟失大量的《永樂大典》。

    光緒元年修繕翰林院建築的時候,清查《永樂大典》已經不足5000冊。

    《永樂大典》之所以迅速流失,主要是職員監守自盜。

    據說,文廷式一人就曾經盜走了百餘冊《永樂大典》。

    而到了十九世紀,翰林院所藏《永樂大典》移交京師圖書館的時候,僅剩下64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