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章 鞋(1/2)

作者:林間書童字數:5028更新時間:2019-07-01 07:09:43

    慈母千遍縫,心似納鞋線。

    做人如做鞋,修鞋如修心。

    兒時記憶中,母親在油燈下製鞋的樣子曆曆在目,那時候生活條件不好,家裏所有人穿的鞋都是母親親自製作的,相信每一個農村的孩子都有穿過母親製作的鞋子,然而,製作一雙鞋需要許多繁瑣的步驟。

    首先,準備好做鞋的布料,把布料排列好,通常一雙布鞋的麵料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也就是接觸腳背皮膚的一層分為白色布料,中間二層、三層可隨意搭配,第四層為外表層,一般采用深色布料,主要是考慮耐髒又容易清洗,是展現出鞋子顏色和花草,同時也是展現給人們看的。

    其次,是把四層布料粘合成一塊,其中用於粘合的材料是將魔芋磨成粉末狀,通過高溫加熱煮沸,然後再均勻地攤開在每一塊布料上,把另一塊布料覆蓋其上,依次類推,完成四層布料的粘合,等布料中的魔芋粉冷卻後,四層布料就牢牢粘在一起了,在用筆將腳的尺寸勾勒出來,沿著勾勒的線條剪下,在用細線將剪開的布料邊沿一針一線地縫合,達到光滑且不漏線頭的效果,完成布鞋的麵料製作。

    再次,將做好的鞋子麵料跟鞋底縫合,一般鞋底都是從集市上賣回來的,那時人們管鞋底叫做膠底,隻見把許多根細線揉搓成一根較粗的線,用針將線穿過厚厚的鞋幫,發出“吱吱”的聲響,由於膠底很硬,需要通過抵針進行推進,避免傷到手。抵針,一種類似戒指一樣的器物,但比戒指要寬許多,主要用於針線活,起保護手的作用。通過三兩個白天的時間,一雙嶄新的布鞋便呈現在眼前。

    在當時的條件下,同一雙鞋,上學的時候穿,做農活的時候也穿,因為沒有過多的鞋子換,時間一長,鞋子磨損了,穿壞了,母親會修鞋,也就是縫縫補補,把磨損的地方用線或者碎布料重新縫合,簡單的說就是打個補丁,然後繼續穿。那時候最討厭穿打補丁的鞋子,總覺得不美觀,但也沒有辦法,隻能一邊抱怨著一邊又將它穿上。

    母親沒有過多的文化知識,但她經常會用做鞋的道理來教我如何做人,時常告誡我做人切勿好高騖遠,要腳踏實地,製作一雙鞋的過程就好比一個人成長經曆。少一針一線鞋子的壽命就會隨之短暫,多納一層布料,就多一分溫暖,鞋子磨損了,壞了,都可以修補好,實在不能穿了,就重新做新的。如果一個人壞了,應該如何修補?

    鞋子上的每一個補丁,就像一個人身上的缺點,磨損越多補丁越多。人的缺點多了,對於旁人而言,接納你的機會就少了,做人是沒有回頭路的,隻有不斷地改正自己缺點,提高自身的修為和能力,才能改變身邊的環境,鞋和人亦是同理,用的材料不同,努力的成果和得到的效果截然不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